星图注册平台_青瓷新秀,匠心禅意,待一器静开

  中国从来不缺匠人,三年短工三年长工,十年学徒熬出头。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曾写道“少年强则国强”,我深以为然!但当下社会,做传统工艺的匠人,大多都是中年甚至老年,青年人少之又少。

  千百年来,龙泉青瓷留给世人的传奇,不仅在于它具有与众不同的艺术特征,还体现在它不断的传承和发展。手工制作,作为龙泉青瓷的重要载体,是生产者的艺术,它出自匠人之手,服务于民,将使用和审美融合于一体,带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性,而现如今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许多传统手工工艺都处在一个濒危的状态,很多的文化形式都在默默的消失。

  值得庆幸的是在龙泉有一批这样坚持传统制作青瓷工艺的青年手工匠人。

  吴俊杰

  出生于浙江龙泉

  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

  于2013年创办溯源青瓷工作室

  师从浙江省工艺美术师郑一萍

  吴俊杰

  青瓷的魅力跨越千年,有人为它的素净沉醉,有人为它的灵动着迷,电影《送我上青云》中,女主姚晨的母亲说自己以前是造瓷厂的学徒,有一次听到一批刚出窑的瓷器开片的声音,整个人都被迷住,呆呆的站在那里听了很久。青瓷当当作响,是它自成独一无二的美丽声音.

  吴俊杰部分作品

  吴俊杰在十来岁左右时,父亲从朋友家里拿回来一个哥窑大盘子,上面开着细细的片纹,时不时就会听到当当的开片响声,很是神奇,青瓷在茶桌上宛如活物一般灵动,在那瞬间,青瓷的种子就在吴俊杰的心里萌生。

  吴俊杰部分作品

  龙泉青瓷是恬静淡雅的,它犹如美玉,凝聚了自然界的灵魂之色,有着闲散淡雅的自然美,更重要的是它独特的内涵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道教思想。青瓷的淡雅和润泽,自古便冠以玉同样高度的品性,儒家“德玉”思想往往将玉器与人的道德联系在一起,袁牧在《读书》中写到:观其文可以知其人。故观青瓷这样的器物也能从外形,色彩中体会其制作者,收藏者的品性,古往今来多少文人从青瓷中看见自己,看见了道理。

  儒释道的融合正是青瓷上蕴藏着传统文化的凝结,吴俊杰认为,青瓷的生命是鲜活的,在不同人的手中,瓷器拥有不同的生命体悟,而在制瓷人手中,制作青瓷更像个修心者的潜心修行,制瓷的过程繁琐而精确,容不得半点焦躁,原来浮沉暴躁的心在制瓷后从容淡定了许多。他从制作青瓷中悟到,青瓷的魅力除了钻研控制火候和制作方法之外,还有更多的魅力可遇不可求,在制瓷的过程中,烧窑中最困难的就是难以掌控,看不见摸不着,全凭着手艺人的经验与火候,有时候遇上的釉面效果理想,可这样的巧合却难以再次复制,每个制瓷人应该都有过一窑喜一窑悲的直观感受,因此每一只青瓷器,都有它独特的美丽和不可复制性。

  吴俊杰部分作品

  青瓷的烧制极为困难,青瓷在炙热的烧制中产生,这让无数人着迷的美丽却有着难以想象的危险,因为在烧窑的时候涉及到烧制的工具有高危险性,操作不慎便会有意外发生。

  吴俊杰部分作品

  2019年8月21日,是让吴俊杰一生难以忘怀的一天,因早期做的窑炉烧成出现了问题,在拆除的过程中,他的右手无名指不幸被窑炉砸伤,这让靠手艺吃饭的吴俊杰极其受挫,手制的瓷器是个精细活儿,手上的伤让这变得异常困难,这一度让吴俊杰陷入了人生中的低谷。在思考和抉择中,吴俊杰决定尝试着继续从事这门手艺,经过夜以继日的操作和更艰难的控制练习,事故后的吴俊杰慢慢追赶恢复到之前的水准,在恢复的时间里,通过积极的治疗,在家人和师友的开导帮助下,逐渐走出了低谷期。

  吴俊杰部分作品

  吴俊杰所烧制的青瓷精致美观,富有其自己所呈现的韵味,在创作过程中,因一个机缘巧合,在一个朋友家里看到了一把日本常滑地方烧制的茶壶,为之惊艳,常滑烧所用的山泥采用了常滑当地的特有红色紫砂红泥,人们利用它含铁量多、颗粒微细的特点,烧出了当地最具代表性的红色朱泥陶瓷,表面虽无釉面,但圆润光滑,颇有生动而雅致的气息。感受到了不同的瓷器文化之魅力,吴俊杰脑中萌生了一个想法,青瓷茶壶是否也能做到如此的极致美观。

  吴俊杰部分作品

  如果说釉面的开裂原是瓷器烧制中的一个缺点,但通过人为地寻找其中的规律而制出的开片釉,这又变成为瓷器的一种特殊装饰了,在制瓷人眼中,意外和收获时时常伴于身,吴俊杰已从中了解,如果事与愿违,那就相信上天一定另有安排,眼前看似所有的失去都会以另外一种方式来成就你,相信自己,经历的痛苦如同炙热的烧制才能造就瓷器,只要坚持,时间不会亏待你。

  吴俊杰部分作品

  这一路走来,吴俊杰一直在追寻创作青瓷和人生上的成就,未至而立,但已有坚韧而沉稳的内心,许多关于未来的畅想,生活需要追求,梦想需要坚持,生命需要珍惜,但人生的路上更需要坚强。努力做好自己,对于制壶,是吴俊杰的生命追求,也将是一直坚持下去的坚定选择。

  THE END

  来源:龙泉青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