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图登录_缙云塘后的芝麻香! 米泡糖、金团···让人永生难忘~~~
难忘芝麻香
前两天,无聊翻朋友圈,无意间看到一道芝麻地的视频,关于芝麻的回忆忽然闪现在眼前。
最早关于芝麻的记忆,是某年的过年,吃到亲戚家的“白糖”(也就是壶镇人称的“米泡糖”)上有一个个小黑点,特别香,这是什么呢?母亲告诉我:“这叫“芝麻”,你喜欢吃吗?我们明年也种一点,我们家明年的“白糖”也就这么香啦! ”
于是日日盼望“芝麻”进驻我家。母亲买了种,翻了地,可奇怪的是,在我们塘后,种芝麻不叫“种芝麻”,而是“踏芝麻”,据说是撒了种子后要用脚踩一下,使其陷入泥土里,这样出芽率高,后期的长势好。
前期的种植工作没我啥事,刚好也是我的上学季,所以印象并不深。暑假以后,芝麻已经长得比较高,走到芝麻地,已经没过我的腰了。花落之后,陆陆续续长出芝麻,开始的芝麻是白色的(不是那种白芝麻),这时候的芝麻其实是空心的,等渐渐变黑、变饱满,才算成熟。
有这么一句俗语:“芝麻开花节节高!" 的确,芝麻就是节节开花,节节高的。下面的芝麻已经成熟,甚至外皮都由绿变黄,再到枯萎,芝麻都蹦跳着撒出来了,上面还是一个劲地往上长,不停地开花。这样一来,每天都有一部分芝麻洒在地上,却还有一部分在开花,任何时候去收割,都有“下面的太老,上面的太嫩”这个矛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芝麻长到一定高度,感觉下面的成熟,快要开始撒种开始,就去芝麻地,把上面最尖的头掐掉,俗称“压顶”。这个工作小孩子特别喜欢,基本上每年到了压顶的季节,母亲就派出我们两姐妹。穿梭在胸口高的芝麻地,掐掉顶尖,再换一棵。这下子,所有的营养都集中在已有的花苞和果实上,成熟起来就快了。
等顶端的花苞和果实也日渐成熟,就可以收割了。暑假里骄阳似火,去地里匆匆把芝麻割断,整捆塞进簸箕挑回家慢慢干。
搬个小凳子,准备好竹匾,大家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摘叶,有的负责捆绑,干得不亦乐乎。我是家里老幺,自然,摘叶子这种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活就派给我了。摘芝麻叶并不难,看到叶子摘了就是,只要小心顶端朝上,以免芝麻掉落就行。
但对芝麻叶也有心有余悸的时候,就是经常会遇到指头般大小的大青虫,它们躲在绿叶里,而且颜色接近,干扰了视线,一不留神就遇上了。手指碰到冰冰凉凉,自然不用说就是大青虫了,吓得我一把扔下芝麻杆,高声尖叫。那种恐惧,时隔三十来年,仍记忆犹新。
摘了芝麻的叶子,接着把芝麻分成一小把一小把,再用稻草把每小把的上下都捆好。拿出一个大竹匾,把一小捆一小捆的芝麻放到竹匾里暴晒,夏天太阳热,过不了多久就有一部分芝麻外壳开裂,蹦出芝麻粒来。
每天傍晚收芝麻可有意思了,拿起一把,倒过来,一手拿着,一手轻轻拍,已经开裂的芝麻就沙沙沙掉出来了。看着亲手收获的黑芝麻,总是特别欣慰。仿佛看到了七月半、八月半母亲做的“金团”,里面炒熟的芝麻压成粉,混着红糖,咬一口,又香又甜,让我永生难忘。还有过年“白糖”里的芝麻香,更是记忆隽永。
转眼又到芝麻收割季节,塘后的芝麻地,可还在?
来源:缙云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