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图:_缙云手编——流逝在成长记忆里的时光…….

记忆里的手编时光

  随着秋季逐渐走向纵深,若是在往年,山村已经进入了长达两个月的冬闲时光,稻谷归仓了,番薯入洞了,作为燃料的柴禾也已经堆满了房前屋后的空地,足够应付大半年了。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勤劳的山民们却是冬闲手不闲,热爱生活的他们,就地取材,用最不起眼的普通原料,经由勤劳的双手,化腐朽为神奇,经年累月地造就出了隐于民间的手编把式,点亮朴素的时光,最大化地丰富生活情趣。

  在我的成长记忆中,就潜藏了一段关于父母亲的手编时光,一次次地温暖了我的人生旅途。

  母亲的手编工艺比较婉约,从七八十年代的纳鞋底和织毛衣,到近些年的编织室内保暖棉鞋,都成了她打发冬闲时光的主要方式。那时候的冬季经常看到母亲把旧的毛衣拆下来,然后放进锅里用蒸汽蒸几分钟,挂竹杈上晾干后绕成毛线球,然后用无数个日夜,一针一针地为在外求学的我们三兄妹编织成毛衣或者围巾,美美地,暖暖地,很是自足。

  后来随着羽绒服和保暖内衣的普及,毛线衣逐渐淡出视线,很快室内毛线拖鞋成了新宠,我们江浙山村没有暖气,所以一到寒冷的冬季,在家里若是没双棉拖鞋还真的有点受不了。孩子们分别穿多少尺码的鞋,母亲心里是有数的,在寒潮入侵前,母亲会抓紧时间去市场采购鞋底和毛线,然后利用所有的空闲时间为每位家庭成员编织棉拖鞋,长长的毛线,在母亲灵巧双手的引导下,一圈圈地丰满起来,最后成为美观大方的保暖拖鞋。

  而父亲的手编技艺,我居然等到80年代末才算真正见识到。在此之前,我没有见过父亲编织过任何物件。那时病休在家20来年的父亲回到武义原来的单位发挥余热,有一年冬季单位的工会组织迎春活动,父亲用竹片精心糊制的龙头一炮打红,为基建科挣足了面子,据说还受到了科长的表扬。从此父亲的手编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今天为同事的孩子糊个风筝,明天帮同事的老母亲编个塑料篮子,而父亲最擅长的恐怕是编篮子了,他编篮子用的材料可都是可乐瓶包装带之类的废弃物。

  空闲时间,父亲会先用剪刀把绿色的可乐瓶一圈圈地剪成细细的长条,然后一扎扎地码一边备用,有人向他讨要一个时,他才会捡起几扎,在宿舍前的角落忙碌起来,只见父亲先把数十条剪成均匀粗细的塑料条,贴着地面打好如小太阳般的篮底,然后一条条地接上、弯编、成形、收沿、起系,杂乱无章的塑料条在父亲苍老遒劲的巧手指引下,慢慢地成了篮子的形状,再用剪刀剪掉突出的塑料条尾巴,一只美观实用的塑料篮子就算完成了。

  当然,创意爆棚的父亲还会给每只篮子加添文艺的元素,比如用不同颜色的塑料条在篮子上编个“china”或者一朵小花的图案。除了变着花样编出大小不一、样式各异的塑料篮子,父亲还喜欢在冬日去山里砍几捆笔直无蛀虫的老苦竹背回家,留作编制采茶用的竹篓和菜地装菜用的菜篮。农村的烟火日子里,父亲用勤劳的双手编制的农具器皿,年复一年地服务着四季劳作。

  工业化时代,这门融合了工匠精神和勤俭持家好家风的手编技艺,终有一天会成为绝唱,可是当我再次触摸父母亲精心编制的手编作品时,就仿佛触摸到了他们日渐老迈的沧桑时光,瞬间温馨再现。

  来源:缙云优生活 作者 周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