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图注册平台官网_“有钱景”|景宁雁溪打响“康养牌”激活乡村“沉睡资本”

  每到秋冬时节,漫天银杏叶随风飞舞,古色古香的古村独具韵味,让偏远的景宁畲族自治县雁溪乡充满诗情画意。最近,已连续举办13届的雁溪康养古风摄影节又将浪漫上演。这次,乡里精心安排了寻找十三位雁溪古风代言人、雁溪古风现场摄影视频大赛、带你穿越古雁溪、古代游戏体验等精彩活动,留住更多客人,吸引更多回头客。

  “朋友圈”一发,满车人来。凭借着独一无二的特色风景和地域文化,“雁溪古风”品牌溢出效应明显,曾一度藏在闺中人未识的雁溪,通过摄影媒介的辐射带动声名鹊起,成功创成省级摄影创作采风基地,吸引了大批摄影家和游客前来找寻“诗和远方”,带动古风康养、畲药康养、森林康养等新业态发展。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过去的雁溪,靠“卖风景”积攒了人气。如今,依托生态资源优势,通过“土地流转+招商引资”,构建起“1+3+N”大康养产业体系,即一个康养产业核心——雁溪村度假康养综合体,三个千亩以上的康养产业基地,以及若干包括高山水干果种植、高山白茶种植、高山生态养殖以及稻鱼(鳖)共生等康养产品基地,两年时间引入9700万元工商资本,开启了独具雁溪特色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之门,让绿水青山更有“钱景”。

  前不久,景宁召开乡村振兴、扶贫攻坚暨花园乡村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雁溪乡围绕发展康养产业作交流发言,叫响了雁溪“康养牌”。与会乡镇(街道)负责人还专门赴雁溪乡开展现场考察和学习,在全县树立起了示范标杆。

  雁溪乡距离景宁县城60多公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偏远山乡。古色古香的村落、别致的古民居以及大量闲置的土地,应该如何更好利用起来,实现价值转化?如何撬动乡村产业发展短板?乡里给出的答案是:点土成“金”,筑巢引凤。

  曾经长满茅草的抛荒地,摇身一变成为“致富田”。去年以来,雁溪乡利用畲药之乡的资源禀赋,流转闲置土地5000多亩,土地利用率从20%提升到70%,引入3家工商资本打造了大坵塆千亩中药材(黄精)基地、东山千亩中药材—苗圃基地以及梅坞千亩香榧基地三个千亩基地。目前,已种植黄精1700多亩、香榧900余亩,带动村集体增收40余万元,提供村民就业岗位100余个,带动村民增收100余万元。

  大坵塆中药材(黄精)基地负责人陈正根是龙泉人,去年初,他看中村里独特土壤、气候条件和畲药的广阔前景,流转了1300余亩闲置土地种植黄精,建成国家畲药生态栽培示范园。通过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计划三至五年后实现万亩中药材种植规模的目标。目前,他的黄精产品加工厂取得了SC认证,研制推广的黄精茶、黄精蜜饯等产品走出大山,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累计销售70余万余元。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去年,乡里招引浙江乡创村镇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在雁溪村投资6000万元建设康养度假综合体,就此形成雁溪康养核心龙头产业。该项目已于今年4月底开工建设,年度内将完成游客接待中心的改建工程,首期5栋样板房将于明年“五一”节正式对外开放营业。项目建成后将集健康养生、旅游、研学、休闲、住宿、餐饮于一体,打造一个深山里的“网红村”。村民们纷纷感叹,真没想到这么偏远的小山村,能引来这么大的投资,以后村庄的发展更有指望了!

  如今,随着乡域土地、闲置民房不断被盘活,沉睡的资源焕发出新生机,转化为老百姓口袋里的真金白银。许多外地投资商和优秀乡贤看到商机纷纷进村创业,首创了景宁“高山生态蛋鸡”和“高山生态肉牛”两个规模养殖场,补齐一产空缺,还扩面种植500余亩高山白茶,探索推广“稻鱼、稻鳖、稻螺共生+蜜蜂”的“一亩田万元钱”农业发展模式,形成绿色产业百花齐放态势,打响“雾中田”“畲黄精”等产业品牌。

  “接下来,我们将紧紧围绕‘雁溪古风、摄影胜地、畲药之乡’的发展定位,用好跨山统筹、创新引领、问海借力三把‘金钥匙’,做大做强康养基地、康养产品、康养品牌,促进康养产业提质扩面升级,向着省级康养示范小镇目标奋力推进,在‘大赶考’中答好‘出彩题’。”雁溪乡党委书记叶康信心满满地表示。

  来源:丽水日报(记者 钟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