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图平台_庆元秋收时 一路走来一路吃

  最近庆元百山祖桥陌村的高山藜麦熟了!

  荷地的香菇上市了!

  菊下田间地头的高粱收割了!

  巾子峰的酸枣成熟落地了……

  庆元的深秋,稻子归仓后,新的期待又来了,收获的季节,吃货们不要再衿持了。有许多好东西是要到出产地,才能吃出它不一样的味道!最喜欢秋收自由行,边走边看边尝美食!

  用美食表达丰收的喜悦

  说到庆元的乡间美食,有一个地方一定要向你介绍一下,那就是庆元早市,在这里你可以寻找到庆元百分之六十以上本地最纯正的美食。如果有本地的朋友带你去那是最好,会向你介绍许多你未曾见过的食物。如果没有,那你跟着我们一起走,去感受生态环境第一县,名不虚传的美食。早市的一天从凌晨三四点开始,一早庆元各乡镇的土货都会集中到这里,经营叫卖的大多是农民自家的东西。

  一进大门就是各种时令高山蔬菜,卖锥栗的杨楼大妈早早就开张了,锥栗是庆元特色农产品,因其粉、糯、甜味足而深受市场追捧。

  秋季到早市,自然会寻找麻糍、高粱糕、千层糕的足迹。每年秋收时,为了表达丰收的喜悦,庆元村民大多都会打麻糍。

  打麻糍可不是一件小事,也不是一两个人就能完成。村民用上好的新糯米,蒸熟后经过长时间的敲打做出麻糍,招待重要的客人。新糯米加上纯手工做出来的麻糍,有着新米的清香,吃起来韧中带滑。做麻糍的日子,大多数人家还会用新黄豆做豆腐,然后杀一只自家养的鸡或鸭烧一大桌与亲朋好友分享。这样的一桌菜,因为所有的食材都是经过漫长的等待,包含了浓浓的感情,所以特别的有味道!

  因为对传统美食的眷恋,家住坑西洋的叶花20多年前就开始把乡间传统美食带入早市。叶花说,除了麻糍、千层糕,高粱糕也深得大家喜爱。

  秋收后种了高粱的人家都会自己蒸高粱糕,以解嘴馋。新高粱收割回来后晒干,要蒸时取出浸泡,浸泡是制作高粱糕一个关键而且漫长的过程。她喜欢用山里的泉水直接浸泡,每天一早她就给高粱换水,经过十天左右,浸泡高粱的水质清澈了,取出,用古老的水磨方法磨成浆,再蒸成糕,这个过程虽繁琐,但这样做出来的高粱糕口感没有涩味,特别清香。

  就在叶花精心制作她的高粱糕时,兰娇却在老家西演和丈夫捣黄粿。兰娇说,秋收之后,总会想着选一个好时间,做一臼黄粿邀请哥哥姐姐妹妹一大家子分享。她们做的黄粿和庆元传统的黄粿不太一样。选用上好的新米,然后用山柃树烧制而成的碱水把米浸透,再把它蒸熟,然后用石臼捣。但不能捣的太透,这黄粿的关键就是吃上去有微微的米饭感,有嚼头!

  这个时节,兰娇还会做芋菇汤,这段时间的毛芋很新鲜,又粉又滑,菇在庆元人生活中有很深的烙印,所以在乡间人们习惯把土豆和毛芋做成菇的形状。在乡间大多人都会做芋菇,取新挖的芋奶,加上新出来的地瓜粉,按比例和好,然后做成香菇的形状。烧芋菇时会加入一些村民自制的梅干菜、干虾皮和小葱等佐料。一大锅的芋菇,一臼黄粿,一大家子分享这大自然的馈赠,欢声笑语中期盼着来年!

  千米之上的人间至味

  收获的季节,即将迎来中国·丽水国际食用菌大会暨第十一届庆元香菇文化节。说到庆元的美食,香菇一定是绕不过去的。这个既美味又营养的食物,在800多年的传承中,早已植根庆元人民的日常中。

  在庆元,几乎每一个人都知道“天下香菇源,开史在庆元”。南宋时期,浙江庆元龙岩村人吴三公发明了香菇人工栽培技术“砍花法”,被菇民膜拜为“菇神”,被世人追封为“香菇始祖”,庆元也因此成为世界人工栽培的发祥地。“庆元香菇”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品牌价值达49.26亿元,连续8年蝉联中国食用菌第一品牌。2019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遴选,作为向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项目之一。

  前不久,记者前往庆元东部海拔1000多米的荷地村。从县城至荷地村一路盘旋而上,海拔越来越高,同行的朋友说这感觉有些类似往天堂上行走。午后透出厚厚云层的太阳照在高山的各种茅草上,闪闪发光。这里特殊的地理环境,出品了好香菇。

  50多岁的老吴是一位有着30多年种菇经验的老菇农,他说荷地海拔高,温差大,出产的香菇鲜甜味很足。他和大多数留在乡村的菇民一样,稻子收割了之后,农事便以种菇为主。香菇的种类多,吃法也很多,可炒可煮可炖可做成小咸菜,平时大多村民都会把香菇的利用做到极致,既使是菇脚也会加上酿酒后的酒糟和少量的姜丝、辣椒制成下饭的小菜。接下来,荷地的霜冻天要开始了,香菇将大量出产,同时高山上的青菜、萝卜口感更好了,这些普普通通的蔬菜加上香菇一起炒,“人间至味是清欢”的至味出来了。

  在菇棚,记者闻到了一股来自菌丝的清香,同行的朋友摘下了十几朵香菇,闻了闻,就是这朵带着大自然清香的香菇成了一方百姓的美食,也成了一方百姓的立身之本。

  今年,百山祖镇桥陌村种植在海拔1100米的藜麦喜获丰收。据了解,原产于南美洲的“藜麦”于2016年引进百山祖镇,并成功试种。经过三年的精心培育,藜麦已在百山祖“生根发芽、枝繁叶茂”。藜麦穗部可呈红、紫、黄,植株形状类似灰灰菜,成熟后穗部类似高粱穗。藜麦炒熟后可制成藜麦茶饮用。此时桥陌、三堆、黄皮等村种植藜麦300余亩,总产量在45000公斤以上藜麦正绽放着!


喜欢这样的深秋,一路走来,一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