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图平台首页_《风物中国志·景宁》发行 带你探索“浙南秘境”
11月12日,由景宁县政牵头,经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采编团队采编创作的《风物中国志·景宁》正式发行。县政协主席张峰出席发行仪式并致辞,副县长余晓军出席仪式并为新书发行揭幕,县政协副主席刘德灵主持发行仪式。本书的策划编辑和作者之一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策划编辑,撰稿人聂靖应邀出席仪式。
张峰在致辞中表示,《风物中国志·景宁》的发行,是景宁县历届党委政府始终将文化建设放在推进景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位置、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成果。近年来,县政协一直在为景宁文化积淀做努力,先后编辑了《鹤溪古城》《水下故园》等珍贵文史资料。今天发行的《风物中国志·景宁》,从一个崭新的视角、更高的平台对景宁畲乡文化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诠释与展示为我们展现了“浙南秘境·畲乡景宁”的别样风情。我们相信,该书的出版,必将为讲好畲乡好故事,唱响景宁好声音,宣传推介景宁,助推全域旅游,打造“诗画畲乡 和美景宁”添砖加瓦。
“风物中国志”系列丛书是《中国国家地理》发起的系列文化出版工程,通过中国国家地理全景式发现,展现广大地域“地道风物”。作为畲乡文化之窗,景宁的民族风情异彩纷呈。《风物中国志·景宁》图文并茂,从地、道、风、物四个角度阐述景宁的畲族发展传承、地理位置特征、社会生活方式、民俗文化、主题旅游、特色物产等故事。依地出发,由道着眼,从风入手,以物落地,实现了对中国畲乡景宁人文地理背景的系统解读。想了解景宁,解密秘境,从这里开始。
首发仪式上,县政协还对档案馆、党群服务中心、图书馆、新华书店、鸿宾酒店、天元酒店等单位进行赠书。
浙江新闻+
为何景宁是“浙南秘境”?
历史选择的“秘境”
畲族是典型的山地民族。自6世纪末始,以游耕为生的畲族先民从广东凤凰山向东、向北迁徙,一路筚路蓝缕启山林。
千年来,畲族迁徙路线沿着中国南部画了一个大弧线,最终形成以闽北和浙南为主要居住地的人口分布格局。
明清时期的景宁属浙闽传统交通线纷纷绕开的山地区域,然而,对于适应山地生存环境的畲族而言,这里却像是特意为他们而设的保留地。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和畲族从游耕走向定耕,开始定居。五百年间的迁入迁出,今天的景宁依旧是畲族聚居的核心地带之一。
自然选择的“秘境”
景宁,是畲族从福建进入浙江后选择的第一个落脚点,选定这个浙南之地,毫无疑问是因为山。
景宁地处洞宫山脉,是瓯江和飞云江两水系支流之源,地势由西南向东北渐倾,瓯江支流小溪贯穿全境,辖区内千米以上山峰779座,森林覆盖率达81.1%,是浙江海拔最高的区域。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景宁山高谷深、风景秀丽,明景泰三年(1452)才设县,名取“景泰缉宁”之意。在漫长的历史上,景宁境内的春华秋实大多得益于山的馈赠,衣食住行也多仰赖于山、受制于山。景宁四周群山锁扼,外力难入,畲族人更易保留古老的传统,景宁内部群山复群山,耕地的稀缺使得畲族人不得不分散居住,也就形成了更为广泛的居住区域。在浙江这个全国经济最富庶、文化十分繁盛的省份,其间隐匿着的景宁小城,有畲族星点分布,犹如一个自然和文化意义上的“秘境”。
独具风情的“秘境”
畲族横跨大半个南中国的迁移,最后定居景宁,赋予了这片土地不一样的文化特质。
1984年,景宁成为中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也是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当之无愧地担起“中国畲乡”之名。
畲乡景宁,可能是华东地区最后的秘境。千峰守护下,古朴的村寨、祠寺、廊桥掩映其间。敕木山一带畲寨密集,独特的语言、服饰、民俗是最佳的旅行体验,“民族风”是景宁最亮丽的色彩。
沿瓯江小溪逆流而上,文人、商人、纤夫、菇民的历史记忆与神奇的神仙传说一起,绘成了景宁厚重的文化底色。
顺流而下,千峡湖水天相连,岸边梯田叠叠,是最具野趣的寻幽探奇之地。素有“华东第一峡”美称的炉西峡集险峻、大气、蜿蜒之美于一身,行进之处,林木奇俊秀丽,水光潋滟。一步一景,奇形怪石,总会给你带来无穷的想象,野趣横生,乐趣无限。
景宁,还有一个觅趣的好去处:“华东最大高山湿地”——望东垟高山湿地,这是一个未被喧嚣所污染的宁静之处,丰富的自然资源与种类繁多的生物组成了一个纯净的人间天堂,天空如碧,绿草如茵,微风拂面,湿润如酥。
日出之时,看万物苏醒,夜幕降临,赏漫天繁星!景宁物产自不必说,深山养出的惠明茶香,密林深处的香菇文化,朴实温情的咸菜宴,香甜软糯的乌米饭,纯正美味十大碗,地道小食英川粉皮,畲家的物产格外天然纯净,唇齿碰撞间,既是自然之味,也是畲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