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图登陆地址_希望之路,梦圆今朝!
缙云新闻网讯 有一种困厄,谓之羁于山。
连绵起伏的大洋漕头峰峦,蜿蜒至方溪。千百年来,沟谷陡峭的大山,封锁着世事悲歌和大山儿女的贫苦宿命。
有一种崛起,谓之兴于山。
当一支支建设大军奔赴大山深处,一座座跨山而建的大桥、一条条穿山而过的隧道,像一条巨龙翻山越岭,盘绕山间。
浙江省重点建设项目,丽水市首个单体百亿级投资项目――缙云抽水蓄能电站,正在一步步从蓝图变为现实。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奋进之路、希望之路,通达方溪大洋!
山之困:深山里的“桃花源”
6月30日,清晨。站在离地90米高的北坑口大桥上,抽蓄工地隧道风钻工――方溪乡北坑村的赵世黄,深情地凝视着眼前的路,直至它消失在远方的视野里。
“路,通了,6月29日。”对于这一个历史性时刻,60岁的赵世黄,有些许激动。一早,他便骑着电动车,沿途骑骑停停看看。
“有首歌叫《天路》,这条路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它把党的温暖送到了大山里……”赵世黄的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以前去一趟县城,乘坐班车往返需要一天,有时想办点事,还得在县城留一宿。现在好了,方溪到县城,原来33公里的盘山公路,缩短到14公里,而且道路又宽又稳,骑着电动车就能进城啦。”
作为缙云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的进场道路,它的修建和贯通,连接的是山里和山外,打通的却是贫瘠与富足、困顿和希望。
没有去过方溪和大洋的人,或许体会不到他们对于这条公路的渴望。
在世代居住于此的赵世黄眼里,这大山涧谷和奇峰的鬼斧神工,或许只是留给驴友的。没有一条像样的路,于他而言,意味着闭塞、落后和贫穷。
“多少年来,通向山外唯有九曲十八弯的八迭岭盘山公路。我们一直生活在深山‘桃花源’,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村子的年轻人看不到希望,大多选择走出大山。”赵世黄说。
2017年12月22日,缙云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开工建设。当筑路的机器轰鸣声,打破深山的沉寂,赵世黄知道,盼来了希望。
现在路修好了,不仅连接起大洋和方溪,还串联起山里和山外百姓的心。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村民或开起农家乐民宿,或在家门口的建设工地打工,挣钱的机会多了,日子越过越好。
山之变:梦工厂的“超级蓄电池”
群山苍茫,可以阻挡人们的视野;苍茫群山,也可以升腾起绵绵的希望。
从“选点谋划”到“落地生根”,这座历时16载,凝聚着浙江期待的“超级蓄电池”,犹如一轮火红的朝阳,喷薄而出。
当清晨的阳光穿透层层迷雾,展现出大山特有的迷人英姿。站在缙云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坝肩,极目远眺,天桥与天路相间,云蒸霞蔚,如临仙境。
在许多摄影家的眼中,或许这是最美的风景,可在建设者缙云抽水蓄能公司工程科的史作言眼里,这里却有着一道道的难题。
2018年5月,老家江苏徐州的史作言,研究生毕业来到缙云抽水蓄能电站,亲历了这条道路从开挖到贯通的过程,每个日夜他都历历在目。
“我们要蹲守工地现场,从县城前往大洋漕头,经舒洪、胡源线行程1.2小时,但更多时候因工程建设需要经东渡、方溪线,路上行程2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绕方溪八迭岭、大洋盘山公路,也曾多次晕过车。”史作言回忆,工程建设之初,为减少路程时间,吃住在大洋水库,周末才回县城营地。
大洋的冬,冷。夜间巡视,雾气大,能见度低,道路边坡开挖,路基凹凸不平,路面泥泞不堪,行车难,史作言感受真切。
北坑口大桥,史作言负责的项目,是一项极具挑战性工程,也是缙蓄电站项目中的关键节点,有“高、长、窄、远”四大难点。大桥地处两大冲沟交界处,地形起伏变化大,采用的是抽蓄电站罕见的预应力混凝土现浇刚构设计。
“如何才能提高桥梁现浇混凝土智能化精细化控制程度?如何才能保证桥梁各环节施工质量?”史作言反复思考工程技术、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方向和应用细节。深夜抑或是凌晨,身影时常出在北坑口大桥工地现场。
作为“正在发生的历史”,一个个问题、一道道难题,都需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创新技术的运用,让高品质的进场道路有了技术的保障。
“进场道路全线贯通,现在从县城驱车往大洋漕头,30分钟就能到达。北坑口大桥完工后,我负责的项目转移到地下厂房,不到20分钟的车程,早上出发,中饭能回到县城营地吃饭,非常方便。”眼前的车来车往,令文质彬彬的史作言心潮澎湃。
山之情:移民户的“别墅村”
一条路,有时通往的是诗和远方,有时连接的是梦和未来。
踩着烈烈阳光,记者走进东渡镇小仙都移民安置点,只见移民新村气派靓丽,一栋栋房屋整齐划一,迁入新居的村民喜上眉梢。
今年63岁的李周龙,脸上洋溢着笑容:“原来的老家在方溪乡方溪村联合自然村南坑小山村,只有2户人家,住的是老房子,没有卫生间,就连冬天想洗个热水澡都是件麻烦事。去年国庆我们一家人终于搬出大山住上新房。”
“现在的房子,像别墅,没想到老了还能过上这么幸福的日子。”看着眼前的这一切,李周龙显得特别高兴,“现在通往大山的公路通了,昨天我骑电动车回了趟老家,工程建设进度很快,已经完全认不出来了。”
记者又来了大洋镇三湖安置点,只见现场正干得热火朝天,吊起红砖水泥砂浆的升降机在高空间穿梭,刚劲的锤子手起锤落间在砖墙上刻画出深浅划一的槽道,迸发火花的切割机拼接着各式的地砖……“以前的路况不好,天黑时不敢骑车。村子有喜事来客人,吃完午饭就得往回赶。要是哪家的人晚上有个病痛,可太难了。”68岁的张起元,拆迁前老房子在海拔800多米的大洋镇漕头村,只因山高路远,一度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令张起元没想到的是,这么偏远的大山里,突然有一天来这么一个大项目,让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眼下,他的自建房已结顶,三间占地105平方米,楼高三层半。一家人经过精心盘算,准备开农家乐,现在正在进行室内装修,计划过年前入住。
提及道路贯通,张起元来了兴致,“装修需要的原材料,大多从县城采购。如今,大洋环湖到县城路程从44公里缩短至约25公里,早上去县城挑选,中午就可以运到,出入可方便了。”
“道路建设好了,再过几年等水库建好了,来大洋的游客会越来越多,我家的农家乐生意也一定会红火。”对未来,张起元满充满了希望。
“建设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进场道路的全线贯通,进一步疏通缙云交通“大动脉”,架起南乡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同时,它更是以精品工程献礼建党100周年。
“山门”打开,山乡的脉搏已与时代共振,未来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