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耀注册平台官网_缙云:一家四代人守护 只为保住中华文化的DNA

  浙江在线-缙云新闻网8月20日讯(见习记者 章诗怡 记者 朱红阳 张晋恺)“文字不应该只是停留在课本上,我们应该把它展现出来,让更多中国的年轻人,更多的孩子去感受和触摸它。”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技术,也曾是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然而在这个追求速度的时代,木活字印刷处境愈况艰难,制作族谱的谱师也纷纷改行。但在缙云县东方镇靖岳村的丁华义,至今仍在使用传统的木活字印刷技艺制作印刷成品。

  缙云木活字印刷的第四代传人16岁初中毕业后,丁华义就开始跟随爷爷学习活字印刷手艺。他的爷爷丁章秋是当地有名的谱师,一生为无数家族修谱印谱。

  修谱是一门手艺活,也是累活,从入门到出师最少也要学上三年的时间。和平时所学的简体字不同,活字印刷所用的都是繁体字,要学习刻字,就要先掌握古文字的一笔一划。而这也成了丁华义入门遇到的第一块“硬骨头”。遇到不认识的字,丁义华的爷爷就会一一教给他。

  丁华义:“我太公手上就有做活字印刷术了,我是家族第四代传人,我爷爷从小就学习印刷术,给人修家谱,直到解放后六十年代停下来,后来八十年代各地宗谱又逐渐兴起,我爷爷才重新开始修家谱。”

  在年复一年的修谱中,丁华义逐渐掌握了刻活字、排版、印刷等活字印刷的关键技术。几年前爷爷去世后,他成为了家族活字印刷的第四代掌门人。

  承载几代故事的“古董”印刷工具

  再次来到丁华义家里,他已经从老屋搬进了楼房里,也拥有了自己的工作室。一进门,一股墨汁的芳香扑面而来,房间内沿窗的位置摆放着几十块字盘,这些字盘里整齐地码放着4万多块活字字模。这套活字印刷工具便是从祖上清朝光绪年间传下来的“古董印刷工具”。

  活字印刷看似简单,但一番操作下来才能体会其中的不易,从制作活字模块,到装订成册,没有专心和耐心是很难做好这份活儿的。

  木活字用的木材是材质上好的棠梨木,不过在文革时期,这批字模为防止遭受“破四旧”的损坏被丁家人偷偷藏起来,但因保存不当不少字都已经损毁了,而留下来的部分字模也有的磨损严重,无法印出清晰的字迹。因此稍有空闲时间,丁师傅就会自己动手,补刻一些字。

  制模,写模,刻模只是木活字印刷过程中最基础的工作,要做成一本完整的宗谱,除了这些还需要经历拣字、排版、上墨、拓印、装订等工序。每一道工序又细分为多个流程。从刻字到装订,全部手工制作完成。修复一本宗谱短则三四个月,如果遇到大的家族,耗上一年半载也是常有的事。

  丁华义:“我们就是慢,修拣字费时间以外,也要保证它的质量啊。我们不比印刷厂的那些机器快,因为我们是纯手工的,就是有点慢。”

  活字印刷的明天谁来守候

  在现代科技的冲击下,快速便捷的印刷工具取代了传统的活字印刷。当手艺维持不了生计,这些师傅们不得不寻找其它的途径谋生。而丁师傅在接不到活的间隙,也选择了外出打工。

  即使为生活所迫,短暂的将木活字印刷搁置些时日,但丁华义却始终没有放弃,因为这个家族的传承都已被其他人放弃,但终须有个人来坚守。

  不过,对于唯一传承人丁师傅来说,缙云木活字印刷术不仅是他维持生计的手艺。他的肩上还承担着一份“传承”的使命。2011年经县非遗保护中心和县文广新局推荐,丁师傅成为了丽水市缙云木活字印刷术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多年的坚持有了名正言顺的身份。

  丁华义:“我感到高兴又责任重大,高兴的是入选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让我看到这古老技艺的传承的希望,能够借保护传统技艺的东风让更多人了解到缙云木活字印刷术。”

  如何让传统手工艺活起来,成了丁华义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希望社会各界多多关注,也将传承的希望寄托在下一辈身上。今年四十五岁的丁华义,有两个孩子,一个十岁一个八岁。在平时接触中,可以看出小女儿对木活字的兴趣更高一些。在丁华义工作时,小女儿也会在一旁观察爸爸的一举一动。

  虽然孩子们还无法理解木活字印刷对这个时代的意义,但在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她们也许就是木活字印刷传承的希望。

  渗透纸背的字,不仅铿锵有力,还是记录历史长河的符号。丁师傅说,无论如何,都不想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在他这一代消失。现在孩子们尚小,等她们长大成人后,一定会把这手艺传承给她们。

  肩负着传承重任的丁华义,期盼着有朝一日,不用再外出打工奔波,而是能潜心在家守住这样一份传统的手艺,守住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