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图娱乐怎么样?_青田缙云三孩生育意愿最高

阅读提示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大多数家长的殷切期盼,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好的教育资源和生活条件,而这也是多数人面对“生孩子”这个问题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

  为了解当前我市育龄群众生育意愿及诉求,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日前,丽水市统计局通过“0578-12340”社情民意调查热线,对全市9个县(市、区)范围内随机抽取1800个育龄(20-49岁)群众开展生育意愿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市群众三孩生育意愿为5.8%,二孩生育意愿为50.7%,一孩生育意愿为34.2%,另有9.3%表示不想生。

  35-39岁群体中近七成愿生多孩

  “根据调查显示,青田、缙云两县居民三孩生育意愿明显高于其他县(市、区)。”据市统计局专项调查处处长黄芳介绍,全市三孩生育意愿为5.8%,而青田、缙云两县居民三孩生育意愿超过一成,分别为11.0%和10.0%,其他县(市、区)均不足6%,最低的龙泉市仅为3.5%。

  从年龄来看,35-39岁群体多孩生育意愿高于20-29岁群体。35-39岁受访居民中,有69.9%希望生育2个及以上孩子,高于20-24岁受访居民34.8个百分点,高于25-29岁受访居民23.5个百分点。

  从家庭结构看,非双独家庭多孩生育意愿高于双独家庭。夫妻一方或双方都不是独生子女的受访居民中,均有62.4%希望生育2个及以上孩子,高出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受访居民3.3个百分点。

  从文化程度看,小学及以下低学历群体生育多孩的意愿最高,为71.4%,其次是初中(69.0%)和高中(64.6%),研究生、本科、大专生育多孩的意愿分别为53.6%、52.9%和47.7%。

  男性多孩生育意愿高于女性

  已育有一孩或二孩家庭再生意愿不强。黄芳告诉记者,调查发现,77.2%已育有一孩的居民表示不想再生,21.1%表示想再生一个,再生两个及以上的仅占1.7%,而94.0%的二孩父母表示不想生三孩。

  男性多孩生育意愿高于女性。男性选择愿意生育二孩的比例为51.9%,高于女性(49.6%)2.3个百分点,选择愿意生育三孩的比例为8.0%,比女性(3.8%)高出一倍多。

  黄芳介绍,无固定职业群体生育多孩意愿高于固定职业群体。生育多孩意愿最高的为失业、无业人员(83.0%),其次为农民(69.8%);生育多孩意愿较低的三类职业为科、教、文、体、卫专业人员(43.9%)、企业从业人员(51.7%)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55.8%)。

  影响生育意愿有四大因素

  “经济成本大‘不敢生’,时间成本高‘养不起’,身体原因‘没法生’,主观意愿‘不想生’,这是目前影响生育意愿的四大因素。”黄芳介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大多数家长的殷切期盼,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好的教育资源和生活条件,而这也是多数人面对“生孩子”这个问题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

  调查中有59.6%的受访者表示“养育教育支出高昂,增加家庭负担”是他们不愿生育或不愿生育多孩的原因,此外,“孩子教育问题”(21.0%)和“住房压力”(20.6%)也是生育孩子必须直面的难题。

  目前生育的主力军为80后、90后,多数家庭在面临孩子年幼、父母逐渐老去需要照顾的双重压力,48.2%受访者认为没有生育意愿或不愿生育多孩的原因是“孩子无人照料,精力和时间不足(无暇照料)”。

  据介绍,受早年计划生育政策影响,许多70后想生孩子不能生,导致年龄因素成为制约生育意愿的因素之一。70后已经错过了最佳养育期,许多人担心自身身体状况,不得不放弃生育多孩。

  此外,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婚姻观、生育观、家庭观也出现了转变。有41.1%的20-29岁的未婚青年表示“不生”,高于全市(9.3%)31.8个百分点。另外,在生育意愿上,20-29岁未婚青年中有72.4%表示“不受谁影响,自己决定”。

    ■专家建议 应降低育儿成本、减轻经济负担

  受访者认为,生育三孩最重要的预期福利保障是“进行教育改革,降低教育支出”,同时有不少受访者希望可以“针对二孩、三孩出台购房补贴”“实施二孩、三孩生育养育补贴”等。

  对于如何提升适龄群众的生育意愿,市委党校社会文化教研室主任、晚报智库专家谢炳麟建议,切实提高群众收入,降低生活成本、养育成本是关键。比如说实行育儿补贴政策,发放“奶粉钱”;实行教育、医疗、住房扶持政策,使孩子能接受公平、优质的普惠教育和良好的医疗服务,减轻负担;对三孩家庭提供购房补贴、住房补贴或价格优惠,解决因家庭人口增加导致的住房压力,切实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努力打造生活宜居城市,让广大家庭想生、敢生、能生。

  除了降低育儿经济成本,满足群众育儿需求,完善各项配套政策也很重要。谢炳麟建议,应扩大低龄儿童托管服务、加强普惠性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增加公立幼儿园、公立中小学数量,推行社区+托育机构合作,打造一批安全、放心、专业的托育机构,减轻入园入学难和入园入学贵等问题;同时完善生育期间的休假制度,适当延长产假、育儿假、护理假、男性陪产假等,同时根据工作性质制定孕检期、哺乳期、养育期等不同阶段的弹性工作制度,保障婴幼儿得到必要的照顾,真真切切解决好生育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才能让人们没有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