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MNews 主题站精选优质文章,丰富您的阅读。

首页 - 文章4461
  • 星图网址_缙云:捡拾缤纷落叶 拼画诗意秋天

    星图网址_缙云:捡拾缤纷落叶 拼画诗意秋天

    星图测速
    学生作品《白毛红掌的天鹅》 学生作品《敦煌飞天》 学生作品《孤舟垂钓的老翁》 学生作品《荷塘月色》   浙江在线-缙云新闻网11月26日讯(通讯员 俞咪咪 杜益杰) 为响应“双减”政策,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缙云县新碧初级中学开展“捡拾缤纷落叶,拼画诗意秋天”主题教育活动。 学生作品《秋风拂过农庄》 学生作品《入秋食果的松鼠》 学生作品《舞会的少女》 学生作品《夕阳无限好》   在同学们眼中,落叶是一幅幅优美的,充满诗意的画。落蕊收蜜的山茶,入秋食果的松鼠,荷塘里鱼戏莲叶,小儿卧剥莲蓬、秋风拂过农庄,吟咏切磋的文友,翩然起舞的少女……同学们的妙手赋予落叶新的生命,诗意浓浓。 学生作品《小荷才露尖尖角》 学生作品《摇落片片秋叶》 学生作品《早有蜻蜓立上头》
  • 星图代理_冬日28小时,80岁老人终于获救!

    星图代理_冬日28小时,80岁老人终于获救!

    星图测速
      缙云新闻网讯 “找到了,找到了,在这!”“快看看老人家怎么样了,背起来下山!”11月25日15时,缙云全城苦苦寻找的走失老人终于在大山深处被找到。缙云县公安局五云派出所民警确认老人身体无恙后,背起老人快步往山下走去,此时距离老人走失已经过去整整28个小时。   2021年11月24日13时45分,五云派出所接到报警称:七里乡一名80岁老人出门后至今未归,家属寻找无果。五云派出所立即联系报警人员,询问老人的衣着和外貌特征,快速抽调警力寻找老人。   经走访了解,老人是从塔下畈出门后,往黄沙衣山上走去的。冬日缙云大山里的温度很低,夜晚更是接近零下,黄沙衣山上山路崎岖、地形复杂,这对于80岁老人来说更加危险。并且老人出门时衣着单薄,如果不能在天黑之前找到后果不堪设想。五云派出所立即联系了力邦救援、蓝天救援等民间组织一起上山,全力以赴开展各项搜救工作。   夜幕很快降临,大山里漆黑一片,想到老人孤身一人滴水未进,搜救人员加紧了找人的步伐。夜晚的山上温度骤降,下午爬山出了一身大汗,湿透的衣衫此时都冷冰冰地贴在身上,风一吹就是一阵哆嗦,搜救人员顾不上回去加衣,只想着早一分钟找到老人,他就能少受一分钟的苦。民警不断在山上呼喊老人的名字,但是没有回应,略过耳边的只有凛冽的寒风。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第二天下午,搜救的队伍里突然响起一阵欢呼。“找到了,找到了,在这!在这呐!”此时是11月25日15时,民警和救援队在云堂山上的一块岩石旁看见了蜷成一团的老人,大家立即上前查看并给他递上食物和水,在确定老人体力恢复一点后背起他下山。   在民警背上,老人说起自己是梦到锄头落在了山上,想去找,这才走丢了。听着老人已经有了精神开始小声回忆,大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以后您有事来找我们帮忙,可别自己一个人上山,这太危险啦!”搜救人员们如释重负地叮嘱着,加快了脚下的步伐……
  • 星图开户_红白理事会 “理”出文明乡风

    星图开户_红白理事会 “理”出文明乡风

    星图注册网站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村民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有了钱,大伙都想把婚丧嫁娶的大事办得风风光光。但是,这风光的背后是大操大办,是人情消费,与文明新风格格不入。近年来,大源镇14个行政村都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出台村规民约,倡导移风易俗,红白喜事简单办,让当地乡风民风有了极大改善。   10月25日下午,大源镇大源村开展了红白理事会移风易俗主题宣讲活动。大源镇组织干部及红白理事会成员通过集体宣讲与入户发放宣传资料相结合的形式,积极引导村民转变思想观念,号召村民摒弃陈规陋习,倡导文明办丧事,节俭办喜事,切实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将新风尚和移风易俗理念传递到家家户户。   大源镇大源村党总支书记钭河海说:“一切陈规陋习,如婚丧喜事大操大办、封建迷信活动等实际上是加重了村民的负担,有的是甚至不堪重负,像村民群众呢也早已内心有不满。近几年来随着这项工作的不断开展,不仅改善了村情民风,也减轻了群众的负担,村里的文明程度也不断提升。”   另外,大源村红白理事会以大源小学为切入点,在学校同时开展移风易俗小课堂,孩子们纷纷表示将成为移风易俗的传播者和践行者,提醒家长改变传统红白事习俗。 婚丧嫁娶,没有了大操大办,没有了盲目攀比,只有真诚的祝福和慰问。大源镇通过红白理事会,积极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村内宴席皆报备”等文明新风,有效遏制了农村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陋习,移旧俗、倡新风、抓发展的良好风尚正在形成。
  • 星图注册_缙云:古幽深村 美如画

    星图注册_缙云:古幽深村 美如画

    星图测速
      浙江在线-缙云新闻网11月26日讯(通讯员 晓晓) 潇潇黄叶穿房檐,一树红枫诉秋冬。这季节走进上官坑村,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在那白云深处,苍老的红枫,金黄的银杏,深秋枫林晚景,经霜染过,红艳娇美。只言春色能娇物,不道秋霜解媚人。11月25日摄于上官坑村。
  • 星图娱乐_缙云:南顿“箬帽”传百年

    星图娱乐_缙云:南顿“箬帽”传百年

    星图注册网站
      浙江在线-缙云新闻网11月26日讯(记者 王姚呈 张晋恺)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这些诗句中,斗笠在古代是日常生活的必备品。   斗笠,又名箬笠、笠帽,在江南农村一带,基本称之为箬帽,是一种用竹篾夹青箬叶或油纸等编织而成的帽子。过去,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箬帽,其功能相当于如今的雨伞,逢到雨天,出门劳作的农民都是箬帽随身。箬帽起始于何时,已不可考,但《诗经》中有“何蓑何笠”的句子,说明它很早就为人所用。   在壶镇镇有一个村子,因家家户户制作箬帽闻名周边县市。这就是有着百年箬帽技艺传承的南顿村。日前,记者就这门老工艺的传承和发展专程去作了探访。   阳光明媚的冬日上午,南顿村的一间民房里一对夫妻正在自家的小院子里制作箬帽。丈夫蔡云根今年70岁,妻子周芳球77岁,作为南顿村民,在他们豆丁点大时就已经跟着父母制作箬帽了。   蔡云根从记事起,南顿村的村民们经常围坐在四合院里或者村口,一边拉家常,一边编织箬帽,这是他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项传统技艺好像是刻在每个南顿村民骨子里似的。但若要仔细考究这项技艺是从何时起在南顿生根,村里也只有一两位老人知道大致的历史。   村民麻国裕:“南顿箬帽一直名气很大。从解放前说到南顿,就是南顿箬帽、南顿灯笼,就变成了南顿的一个符号。上一辈流传下来据说是清中末,到文革期间达到高潮,因为当时南顿田少山少,只能靠手工艺就地取材,补贴家用。后来逐步家家户户都做,最辉煌的时候是1976年供销社收购,有账可查是47万(顶斗笠),被供销社卖出去。”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南顿村民以制作箬帽、灯笼为主要经济来源,解放后成为一项副业收入。计划经济时代,箬帽属于生产资料,生产的箬帽也由当地供销社收购和销售。为了多赚一些家用,几乎每家每户都在挤压休息时间赶制箬帽、灯笼。   南顿村的箬帽分为大、中、小三种规格,小箬帽因为轻巧可晴雨两用,由于大、中号帽子较为沉重,仅雨天使用。主要材料为毛竹、箬叶、油纸、尼龙布等。虽是一顶看似简单的箬帽,却也需要破竹篾、编架子、别顶、夹棕、夹纸、镶边、插顶、打包等8道主要制作工序,其它工序20余道。   在蔡云根手中,一条条竹片被劈成薄厚、长宽适中的篾片,妻子周芳球取几根篾片先从帽顶编织,编出帽顶后,蔡云根拿出一个中间突起周围扁平的圆盘,将帽顶雏形扣在了圆盘上,这个圆盘就是箬帽的模子,箬帽成品的形状、大小全都要仰仗它,但凡会做箬帽的人家都有这么一个老物件。   在模子上固定好大小后,柔软细长的篾片儿,在蔡云根手指间跳跃抖动,随着篾片不断翻飞,一顶箬帽逐渐现出雏形。随后,周芳球将编织好的帽坯反置于中空的圆盘上,开始往上一层层铺垫。   周芳球说:“尼龙布、白纸、粽箬,有一层尼龙布下雨就不会打湿,还凉快一点。以前他们没用尼龙布只有两层,现在尼龙布弄起来好看一点。”   垫好之后,周芳球拿起另一个帽坯倒扣其上,在帽顶插入一根细短的竹蔑进行固定,再将帽檐外的箬叶修剪整齐后开始锁边。将最后一个篾片头塞进帽檐后,一个箬帽的制作工序也就此完结,可要上市售卖还差最后一步,选择一个晴好天气,将编制好的箬帽拿到空地上晾晒。   箬帽编织这一传统民间手艺,伴随着农耕的发展在南顿村已历史久远。但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雨天田间劳动逐渐减少,日常遮雨也被工业化的雨伞、雨披所取代,箬帽的用量大幅度下降。销量缩减后,南顿村里制作箬帽的人也都陆续另谋营生。到如今,村里仅有二十来户上了年纪的老手艺人还在继续着箬帽制作的老行当,蔡云根和周芳球便是其中一户,他们从孩童到成为夫妻养育孩子直至暮年,箬帽的制作从未停过,如今,这份手艺还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   蔡云根告诉我们:“现在还是比较难,大家出去做工两百来块钱一天,做这个只有三十块一天,夫妻两人合起来最多六十块钱。现在夫妻两人一个月两千,要做三百来个箬帽。”   如今,还会来买这种帽子的,大多是杭州临平、东阳、义乌、丽水茶叶基地的人,茶农摘茶叶的时候,戴着箬帽,既遮阳挡雨,又解放双手。当然,如果客户有要求,或者提供样品,他们还是会根据顾客的需要来进行编制。还有一小部分人是买去当工艺品、装饰品。   一顶南顿箬帽从1976年的售价一毛九分五到现在的7到10元,价格虽然翻了好几番,但手艺人却在逐渐减少,大多手艺人都已步入老年。回忆起这几十年与箬帽相伴的日子,做了一辈子的老手艺从供不应求到少人问津,老人们的言语间颇有些无奈和感伤。   蔡云根:“现在生活水平提高起来,做箬帽的人少了。做箬帽收入比较少。没人学。”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出村庄走进工厂走进城市,南顿箬帽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渐行渐远。这项民间技艺何去何从,也是当前村里一直思考的难题。前两年,为了宣传南顿箬帽技艺,村里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不管是基础设施、景观设计还是宣传栏都巧妙地加入了箬帽文化。除了村庄设施,村里还打算在技艺传承和产业发展上下功夫,让南顿箬帽制作技艺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发展。   壶镇镇南顿村党总支书记蔡晓雷表示:“我们现在已经准备了很多老手艺人的资料,申请了非遗。为了让我们村的老工艺更好得传承下去,我们打算在村里创建斗笠、灯笼的博物馆和体验馆,定期邀请老手艺人和来参观的群众进行互动,让村里的传统工艺能更好地传承下去。”   
  • 星图注册网站_缙云一教师获浙江省高中化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星图注册网站_缙云一教师获浙江省高中化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星图测速
    缙云中学化学教研组 缙云中学教师李俊达   缙云新闻网讯 近日,2021年浙江省高中化学学科优质课评比活动在衢州二中落下帷幕。代表丽水市参赛的缙云中学教师李俊达凭借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创新的教学设计和高质量的课堂样态,赢得了专家评委的高度评价,荣获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围绕比赛课题“铝和铝合金”,李俊达老师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为素养依托,以航天载人飞行器的材料研究为教学情境线,以“材料的选择、材料的分析研究和材料的发展历程”为学习认知线,用层层推进、递进深入的问题线贯穿始终,四线并进,紧密相连,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深入的课堂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思考知识的浓厚兴趣,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了实处。 李俊达老师正在赛课 (1) 李俊达老师正在赛课 (2)   省优质课一等奖的背后,是李俊达老师一遍遍反复推敲琢磨思路设计,一天天沉浸在实验室实验分析,一节节地上课反复磨练,一次次与老师讨论修改。“非常感谢丽水化学教研团队,感谢多年来悉心培养青年教师的缙云中学,感谢温暖有爱的化学教研组,感谢支持理解我的亲友。这是阶段的结束,也是全新的开始;是艰辛的磨砺,也是难忘的成长过程。”李俊达老师在赛后道出了他的感谢之情。   此次比赛充分展示了青年教师的风采和实力,凝聚了教研团队的集体智慧和力量,也生动体现了缙云中学探讨落实核心素养、创新育人方式和推进课堂教学转型的积极转变。
  • 星图怎么当代理?_缙云林业人获评浙江省“最美林业人”

    星图怎么当代理?_缙云林业人获评浙江省“最美林业人”

    星图测速
      缙云新闻网讯  日前,省林业局公布浙江省“最美林业人”名单,缙云县林业局职工李锦华同志获浙江省“最美林业人”荣誉。   近年来,县林业局始终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三城三地”建设的部署,牢固树立“厚植生态优势共建向美缙云”的理念开展林业工作,林业系统里也不断涌现“有担当,有责任心”的干部职工。   此次评选出的“最美林业人”经各地推荐、网络投票、省级评议等多个环节层层严格选拔,李锦华用自己的脚步丈量每寸山林,用真情守护每株树木,用热血和青春绘就绿水青山,为建设向美缙云做出了积极贡献,也成为了广大林业干部投身林业事业,以优异的绿色答卷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的优秀典范。
  • 星图测速登录地址_缙云:喜迎番薯文化节 助力乡村振兴

    星图测速登录地址_缙云:喜迎番薯文化节 助力乡村振兴

    星图测速
      浙江在线-缙云新闻网11月29日讯(记者 徐嘉敏/文 刘凯/图)为进一步提高缙云番薯的知名度,宣传缙云非物质番薯文化,提升番薯产业质量,同时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增加农民收入,11月27日,2021年第四届缙云县番薯文化节活动在缙云县东渡镇小仙都村举行。   当天上午,东渡镇小仙都村弥漫着番薯的甜蜜香味,村民们已早早在广场上洗番薯、切片、刨丝、晾晒。   同时,活动现场的各个摊位也都已将各种番薯制品陈列开,番莳羹、红薯片、窝窝头等都吸引了众多游客品尝。晒番薯干、做窝窝头、洗番薯粉等各种番莳文化体验活动也让游客过足了体验的瘾。   在享受美食,体验美食制作外,本届活动在历届番莳节的基础上新增了挖番薯比赛、独轮车比赛、番薯画比赛等,让游客们沉浸式感受了乡村风采。   近年来,缙云县东渡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的目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番薯等特色产业,据了解,为了提高缙云番薯的知名度,拓展特色农副产品市场,促进缙云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自2018年开始缙云县东渡镇人民政府就已开始举办番莳文化节。同时,本次番莳节还与古道文化节相结合,在缙云县兆岸云台山举行了括苍古道文化节暨第四届古道登高文化节活动,衔接番莳产业体验活动,促进农旅融合发展。   
  • 星图平台首页_缙云:“画”说反邪 主题漫画展开展

    星图平台首页_缙云:“画”说反邪 主题漫画展开展

    星图测速
      浙江在线-缙云新闻网11月29日讯(记者 钭小亚)“家人、亲友被邪教迷惑时,要及时向公安机关和政府报告”   “遇到有人宣传邪教时,要坚决拒绝,并向公安机关报告”   ......   一幅幅浅显易懂的反邪教知识,以漫画的方式,为我们的美好生活筑起一道防邪教反邪教的防火墙。   11月26日,“百年华诞心向党远离邪教享安康”反邪教主题漫画展在县档案馆开展,党员干部和群众纷纷走进展馆,深入了解和参与反邪教工作。   漫画作为当下比较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简短的文字,配上生动有趣的故事,近年来深受群众欢迎。   本次漫画展从全市遴选出104幅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其中13幅作品的创作者来自我县。作品通过夸张、艺术的手法,透过隐喻的故事,帮助人们看清邪教伪善“画皮”下的真实面目,认清“糖衣炮弹”背后的骗人伎俩,真切感受邪教的现实危害。   “邪教跟毒品一样,一旦碰上就可能毁掉一生,工作、生活、家庭全都将被撕碎,我希望通过漫画提醒大家不要误入邪教圈套,让悲剧不要再重演。”缙云一位获奖作者说起了创作的初衷。   “邪教是社会的毒瘤,它往往打着宗教的幌子进行非法活动,造成社会、家庭的一幕幕悲剧,其根源在于有些群众没有真正认识到邪教的本质和表现形式。这次举办的漫画展,就是为了让广大群众进一步认清邪教的本质以及带来的危害。”县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工作中心工作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同时,他也想借此机会向社会呼吁,一旦发现涉邪违法行为,请第一时间向有关部门举报,或许一个电话就能挽救一个家庭。   “今天学校特意组织党员前来参观漫画展,进一步从思想上强化和提升党员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认识,进而引导学生增强对反邪教认识的力度和防范抵御邪教的能力。”李阳冰学校(中学)校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漫画展现场还设置了“踩倒邪教”、“套住邪教”等游戏环节,参观者在轻松的游戏中学到了反邪教知识,自觉提高识邪、防邪、反邪的意识和能力,共建和谐社会,共享品质生活。   据了解,本次漫画展由县委政法委、县委直属机关工委、县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工作中心、县教育局联合主办,县档案馆协办,展览将对外开放至12月3日。   
  • 星图注册平台_缙云:援疆人才 守望相助 万里携手绘

    星图注册平台_缙云:援疆人才 守望相助 万里携手绘”疆”来

    星图注册网站
      浙江在线-缙云新闻网11月22日讯(通讯员 孙伟成 杜益杰)胡瑞基,丽水市缙云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教师,浙江省第十批援疆教师。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援疆支教期间,任阿克苏地区新和县教科局教研员(挂职)。曾获县优秀共产党员、市优秀科技辅导员、“丽水之干”先锋人物、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阿克苏地区“优秀援疆人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先进个人。   浙疆两地学生同诵中秋节诗歌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这是中秋节时,浙江丽水与新疆新和的万名学生“云端”同诵祖国、共迎中秋时的一幕。他们挥舞着小红旗,一起高歌《大中国》,并用标准的普通话表演儿歌《中秋节》。标准的“国语”跨越千山万水,传递着各族人民世代友好的愿景。这项活动的成功开展,源于浙江省丽水市援疆教师胡瑞基的不懈努力。他远赴万里之外的新疆,为各民族孩子的交流交往交融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守望相助,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   胡瑞基参与无偿献血活动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作为成长在新时代的青年,胡瑞基要求自己做一个有担当、勇奉献、敢坚持的共产党员。   得知浙江省第十批援疆教师开始报名,他在第一时间向组织提交了申请报告,希望去新疆当一名支教老师。而在此之前,他已经在缙云县的胡村小学和碧川小学有了4年的支教交流经历。   在进疆之前,胡瑞基与万里之外的新疆新和县丽水小学对接工作,同时和援疆教师团队一起为新疆师生进行云课堂直播,介绍丽水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促进文化交流。   课堂直播的仙都美景吸引着新疆小朋友   在胡瑞基的牵线下,新和县丽水小学的学生们与援疆团队老师一起走进仙都风景区,一起观赏远古火山造就的世界奇观,共同寻根问祖,探寻黄帝文化。远在新疆的孩子们通过观看云课堂直播,深深地认识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华夏儿女不论身在何处,不论哪个民族,都是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   谈起进疆前的系列活动,胡瑞基说:“通过直播,我们让新疆的孩子了解浙江丽水的特色文化,了解中华黄帝文化,认识到中华民族同根同源,让各民族关系更加和睦,生活更加和谐幸福,这是全国各族群众对民族团结最美好的愿景。”   心手相牵,搭建民族团结同心桥   胡瑞基和结对的维吾尔族孩子   在新疆新和县,寒冬的气温下降到-8℃,胡瑞基带着维吾尔族孩子们去商城买了厚厚的冬装和暖暖的新鞋子。   四年级的麦克迪耶・尼亚孜好奇地问:“胡叔叔,你为什么对我们这么好呀?”他笑着说:“少年强,则国强。你们是祖国的接班人,我有责任呵护你们健康成长。”   胡瑞基现在有七个负责照料的维吾尔族孩子,其中两个是跟他结对的孩子,另外五个是在他的联系下跟浙江爱心人士结对的孩子。在新疆,他主动担负起了照看这些孩子的责任,定期去学校看望,定期到孩子家里进行家访,给孩子们送去书和牛奶等。   “用真挚的心,让这些孩子的生活变得更暖,让这些小小‘石榴籽’在关爱下健康成长。”在他的带动下,丽水援疆教师徐智霜成为爱心团队的第三个成员,先后有18位浙江的爱心人士和在新疆的援疆干部加入到了爱心团队,与21位少数民族孩子结对,为新和当地少数民族孩子捐钱捐物20多万元。   胡瑞基是新和县“红柳・绿谷”总工作室主持人,负责新和县18个工作室的教师培育“传帮带”工作。他深入调研走访新和县乡镇和农村学校,指导当地教师900多人次,工作认真细致扎实。   胡瑞基在走访的路上   由于一个拼音字母的发音问题,他顶着40℃的烈日,骑着自行车到乡镇小学对老师进行指导纠正。他通过自费购买课程和向浙江各地市征集学习资源,为新疆老师进行了40000多分钟1000余课时的直播课,参与观看学习的老师超过21000人次。   胡瑞基借助新疆地形特点,解释“时区与时差”教学难点   他还通过师徒合作,在远隔万里的新疆,为浙江的孩子们上“丽疆时差”科学直播课,吸引了来自莲都、缙云、青田、庆元和新疆的2000多名师生在线观看,获得100多万人次点赞,为民族团结进步架起了交流交往交融的“同心桥”。   文化传承,共筑和谐美好新家园   新疆新和县的维族同胞普遍不会说国语,极大地阻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如何破解当地“国语”这一难题,在丽水市援疆指挥部和丽水市教育局的指导下,胡瑞基和他的团队创新教育援疆思路,推出了新疆阿克苏地区首个国语推广活动专栏《我是朗读高手》。   之后,丽水援疆教师团队又推出两个子活动。“我在浙江,为你朗读”活动吸引了浙江丽水、杭州、宁波、衢州、舟山等地120多位国家级、省级普通话测试员和朗读爱好者主动参与;“我教爸爸妈妈学国语”亲子朗读活动带动了新疆新和县超过5万多个家庭积极进行国语学习。   参加“我是朗读高手”活动的维吾尔族孩子领到了稿费   丽水援疆教师团队还依托“浙江新闻客户端”联合开设“我是朗读高手,浙疆一起读”国语推广专栏,组织浙疆两地青少年一起诵读中华文化经典,传承华夏文明,致力培养各民族青少年家国情怀。自推出专栏以来,每一期活动的阅读量均超过30万,推动浙疆两地文化互动,推动民族文化交融创新。   “我是朗读高手”目前已推出2000多期国语朗读作品,从第一期活动开始,胡瑞基就亲历亲为,每天坚持开展国语推广活动。如今,在新疆新和县已是家喻户晓,吸引了5万多名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和10万多少数民族民族同胞积极参与学习国语。以文化人,润物有声。文化援疆的深入推进,加强了思想交流、人文交流和情感交流。该活动被浙江省援疆指挥部纳入“百校十万‘石榴籽’工程”,成为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的典型案例,“中国教育报”“中国经济导报”“学习强国”“中国教育电视台”“浙江日报”“浙江教育报”“丽水日报”等媒体对此进行了30多次专题报道。   跨越千山万水,经历春秋寒暑。胡瑞基老师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使命,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将民族团结与援疆支教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多方面全方位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谱写出一曲最美的援疆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