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图注册_云和菜头粒 | 一道咸菜 盛夏的下饭“神器”

“一个萝卜一个坑”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萝卜,是南北方人民传统饮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云和人的餐桌上,虽不至于常常看得见那根根雪白的大萝卜,却总能看到一盘“黑不溜秋”的“小萝卜”。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吃饭也要看“颜值”,菜色要好看,食欲便会大大增加。但是,从小爷爷就跟我说过,苹果要选有疤痕的,越丑越好吃,这话,我也一直半信半疑。

  云和的“卜卜头”

  带着浓浓的家乡味儿

  如今生活富足的年代,咸菜,好像根本不值一提,更别说用遍地都是的萝卜做成的,不过,提起萝卜咸菜,人们往往想到的是萧山萝卜干或是类似的腌菜,“卜卜头”的一身黢黑,没吃过的人们总是本能的摆摆手。

  然而,就是这样颜值不高,一身黢黑,跟流行菜品一点都搭不上边的一道咸菜,却能简单的俘获人们的心,尝一次爱一次,更别说从小生在云和的本地人对卜卜头的爱恋了。


  卜卜头、菜头粒与大萝卜

  云和梯田有多壮美,梯田萝卜就有多水灵,云和梯田除了是中国“醉”美梯田之外,还有千百年遗留下来的农耕景观及文化,亦有优质的地理气候条件,更有一群守护着这方水土的云和农人。

图源/32号杭州站

  一滴滴汗水一次次耕耘,成就着一批又一批高山有机蔬果,高山大米、高山茶叶、油菜籽、田鱼、田螺、高山萝卜......

钟彪/摄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必然也是会孕育出一个地方的独特美食,散落在云和山间的诸多美食,成长于温润的水土中,高海拔的阳光和温差,是促成农作物口感和品质的“魔法师”。


  高山萝卜,择秋冬季种植,原生态生长,无需农药,也能自然而然皮薄肉厚、鲜嫩多汁。

  菜头粒的原材料萝卜(云和人也叫“菜头”)就生长于此,汲取着自然之精华。关于怎么吃萝卜,云和人有话说,除却萝卜切块跟羊肉结合起来炖汤之外,剩下的,云和人一定会制作成“菜头粒”储存,尽管干瘪黢黑,却的的确确成为了云和人心中的“白月光”。

  走在云和的村落里,若赶上萝卜成熟收获的季节,听见“咔嚓咔嚓”的刀切声,人们一定是又开始做起了“菜头粒”,这样的情景也成了儿时最简单的记忆。


  一道咸菜

  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和味精

  有人爱咸菜的香味儿,就有人惧怕咸菜的“毒害”,菜头粒经过十余道工序制作而成,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和味精,既避免了菜品中存在着硝酸盐的安全隐患,又保留了“小人参”萝卜里的丰富营养。

  萝卜丰收期一到,村里人便扛上锄头下了地,还记得小时候跟在爷爷身后,拔萝卜也成了童年的一大乐趣,白白胖胖的萝卜收回家里,靠在墙壁上,爷爷闲下来时便琢磨着要开始做“菜头粒”了,挑两个最新鲜的萝卜,去掉头尾,切成大小均匀的条状放在屋顶上稍微晒干,晒干的过程,总是令小孩儿们捉急,不一会便要去翻看一下。


  “菜头粒”做成了,小孩儿最馋的还是那一道经典的咸萝卜煎蛋,是吃过一口便会欲罢不能的下饭菜。



  当然,时至今日,咸菜早就不代表穷苦,而是无法舍去的情怀。尤其是今天小编给大家推荐的这款菜头粒,古法结合现代工艺,采用烘烤方式将萝卜的水分去除,最大程度的浓缩了萝卜本身的香甜感,制作出和普通咸菜完全不一样的喷香鲜味儿~

  “菜头粒”,富含多种维生素、植物蛋白、叶酸,食之有益人体健康,是一道内有乾坤的精彩小食,香气浓郁,咸甜适中,长得像咸菜,却一点儿也不齁人,成了云和人餐桌上的必备佳肴。

  红色革命的“红军菜”

  是人们舍弃不掉的“心头爱”

  扎根于云和的卜卜头“菜头粒”,从来都不是无源之水,和其他的非遗技艺一样,都可说是传承有序,在浙西南一带,菜头粒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小吃,它更曾作为“红军菜”,支持了浙西南红军的革命斗争,而这种“红军菜”的价值,因缘际会之下也被重新发掘。

  菜头粒的制作手艺在云和已经有了600多年的历史,家家户户基本都会制作一些。它有着与云和人,云和梯田一般云淡风轻的气质,认认真真的生长着,踏踏实实的耕耘着。

  龚启福/摄

  一口地道的菜头粒,入口润泽绵韧、不咸不燥,仿佛云和梯田的气象万千,刹那呈现,用生态环境最好的地方,自然生长的好萝卜,以传统古法工艺制作,就能做出最好吃的卜卜头。

  云和县卜卜头农业有限公司,是云和县一家从事种植、加工、贮藏和营销农产品与食品的民营创新科技型生产企业,在全丽水更是率先实行阳光食品厂的生产管理,经过不断摸索改进,从这里生产出来的“菜头粒”,通过了大众的认可,真正有了云和人家乡的味道。



  从最原始简单的“菜头粒”,顺应人们的口味变化,从原味到微辣、中辣、麻辣的多种口味选择,迎合着四时变幻,让人们在一年之中,总有一口想念的滋味。

如今一口菜头粒

再不是穷苦时候的代表

而是真正味美到不能舍弃

亦是对家乡土地的眷恋

部分图文来源公共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来源:云和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