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图注册网站-更新
-
星图开户_如此炎热的日子,想不想来体验“一秒入冬”?
高德测速总是在冬天的时候想夏季 在炎热的时刻想念白雪皑皑的风景 青田乐园综合体项目,集运动、特色餐饮、休闲游玩于一体,前俯瞰婉约清丽之瓯江,后枕青山碧野之杨梅山,是都市人远离喧嚣、烦躁的乡野憩园。 其中丰富精彩的项目包括有飞跃彩虹、粉色空间、丛林飞车、真人cs、低空游侠、手工DIY、欢乐垂钓等。 正值酷暑难当的时刻,参与户外拓展项目的游客并不多,但是带着孩子的家长们依旧可以在清凉的室内和自己的小孩儿一起回归童心。童年的水晶宝宝是不是都还很眼熟呢,可以把这些水晶宝宝们一个个碾碎,放在瓶子里,加上水,自己动手diy做一个五彩缤纷的彩虹瓶。和孩子们保留这个夏季的一道彩虹吧。 飞越彩虹也就是滑草。滑草是一项前卫运动,和滑雪一样能给运动者带来动感和刺激。特别对少雪地区的人们来说,滑草就更新鲜了,因为它比滑雪更具有娱乐性,更能体验人与大自然的和谐。 滑草时需要的场地较大,甚至占据整个山坡,在感受风一般速度的同时又能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而且,同滑雪一样,滑草场会根据游客的不同熟练程度划分不同难度的坡度区域,使你由浅入深地掌握各种技巧。 一秒入冬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青田乐园的滑雪场面积超6000平方米,室内恒温0°,365天全天候畅滑,室内设有初级、中高级两条滑雪道,滑道最长长度200米,宽度50米。蓝色的顶膜应在白色的雪面,使游客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可以来一场所走就走的滑雪。 徜徉冰雪世界,舒展筋骨不再“冻手冻脚”,还有专业滑雪教练,初学小白也能轻松上阵一展身手。 得到了教练的教导,滑雪小白和运动苦手两人出击!室内滑雪场的坡度不是很陡峭,即便摔倒了也能轻轻松松地站起来,畅快的笑一笑,再次挑战。不得不说,滑雪真是一项会令人上瘾的运动呀~只要你来到了青田,也能邂逅这一场冰雪奇缘! 沉浸在黏糊糊汗涔涔的夏季里 每一个毛孔都叫嚣着逃离 在最热的此刻三伏天 不如就遵从自己的内心 和苦夏说再见 义无反顾地奔向冬天去 青田乐园我们来啦 来源:乐玩路线September 15, 2020988 0 -
星图注册平台_看“浙丽”,一座因水而美的城市
高德测速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 丽水,一座城如其名的城市,美丽的水流尽情流淌在丽水的怀抱…… 美少年那喀索斯在水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便爱上了自己,丽水的倒影亦如是,美丽得令人沉醉…… △缙云仙都 @夏伟义 @蒋秋良 @吴品禾 安静祥和是丽水的底色 就好像是老林深处的秘境 是撑着伞漫步桥上还是划着船撩起层层水波 在丽水,自有一份静谧安宁 △仙都景区 @李勇 若是要些许鲜活气息 那么岸边的枝丫是最合适不过的装饰 是枝繁叶茂还是叶片凋零 丽水的水面永远如镜面般平和 △古堰画乡景区 @朱达 △景宁鹤溪河 @张光林 △景宁畲乡小镇 若说风景如画,水总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能为景色增添一抹平静柔和 @夏浩坚 △缙云仙都景区 丽水并不孤僻 平静的水面上总不缺少三两人影 有平和寂静也有喧嚣热闹 丽水的水可以娴静柔美,平稳似镜面,水中倒影微微波动;但也可以洒脱飞扬,飞溅的水花是清凉的味道…… @吕建明 @赵富勤-青田电视台 △龙泉白云岩村 飞流直下三千尺 总是一股磅礴气息 让人感受到大自然带给我们的震撼 @程巩胜 @张少峰 △庆元三井溪 @周勇 △中国畲乡之窗景区—浮伞仙漂 有时候平静水流下也会隐藏着力量 看似能够从指间划过的水 实则有着你不能想象的力量 就像丽水,永远有你不曾发觉的美丽一面~ 有水的地方自然也离不开花草、离不开鸟儿、离不开水牛和鸭子,世上的水域千千万,总有一处是这样饱满的鲜活气~ @姜晓东 鸟儿掠过水面 点点波澜是丽水之美的点缀 在丽水,水面上的风景总是比你想象的更丰富! △松阴溪绿道 是春江水暖鸭先知 亦或是水牛悠闲喝水的闲适午后 倒也不是非常重要 只是这风景让人没来由的安静了下来 丽水的仙气,大约有一半来自于丽水的水,平稳的水面隐隐蕴藏着改变天地的力量,好似迷雾中的仙境,又好像包容万物的母亲河,总有一抹神秘且温暖的气息…… △烟雨云和湖 @符香环 △景宁云上天池 @赵富勤-青田电视台 云雾缭绕,山间云雾间的水流自成一股风流 是撑着竹筏的缥缈远去 还是岸边人家的炊烟…… △古堰画乡 △遂昌绿道 △畲乡绿道 若说青山绿水 总有丽水的一席之地 山间掩映的水流 总有一处风景让你沉醉不愿清醒~ 来源:丽水文旅September 14, 2020953 0 -
星图总代_有一抹红,叫做丽水红
星图注册网站丽水的色彩是丰富的 青山绿水 蓝天白云 但是这抹鲜艳的红色 也是丽水城间的好风景!September 14, 2020914 0 -
星图娱乐怎么样?_云和村落 | 大山深处的古朴村庄 百年来依旧保持如初
星图注册网站泉溪村位于县域以北偏东面,石塘镇政府驻地石塘坑村西北,朱村西北3千米,海拔115米。村处老金岗山北麓,聚落沿山麓呈块状分布,泉水自西向东流经村南,村前田畈,属山区小平原,石塘至金村公路东西向经村南。因西北部的山涧水汇合称泉溪,村以溪得名。 泉溪村历史悠久,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因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所以这里的村民世代以种植茶叶、油茶、板栗为生,并且这里处于群山峻岭之间,远离战争与自然灾害所带来的侵蚀,村内的许多古建筑也得以完好的保留。 现如今,越来越多云和人搬进城镇的新房,许多云和村庄内的古民居,也正因无人居住而慢慢地消失在大家的视野里。 然而,在云和县的泉溪村却有这么一群村民,世代守护着这片生养他们的土地,这里的古民居,古建筑依然焕发着强有力的生命力! 云和每个村庄的村口处都有一座“地头殿”,泉溪村也不例外。还没进入村庄,就能看到一座大禹庙,庙内供奉着平水大王。 每年的大年三十,六月初六,初十五泉溪村的村民们就会齐聚大禹庙内,点上香烛举行炼火仪式为求得来年风调雨顺,百姓安康。 与供奉平水大王的大禹庙不同的是,泉溪村的后山山腰处,还有座土地庙,庙内供奉的便是土地公公了。一个是掌管水源的平水大王,一个是掌管一方土地的土地爷,看来泉溪村的水土如此丰沃,多亏了有这两位“大神”的存在了! 询问村民,平水大王与土地爷谁比较厉害呢?村民逗趣的说,这职位就相当于一个是县委书记另一个是村长。 泉溪村的庙宇文化历史悠久,也是有迹可循的。跟在村民的身后,行走在羊肠小道上,左边是高山,右边则是田野,蜿蜒曲折走了好一会儿,终于在一块儿石门楼面前停下。 村民向我们介绍这座石门楼,原为明代建造的红殿五显灵官大帝庙,因年代久远,无人修缮等原因,现在只剩下了残垣断壁。 虽然,远看山野间真的无法辨认出这座庙宇,但是当你真的站在石门楼前,便真能感受到它气势恢宏的模样,不经感叹,古人的智慧真的是无穷大! 走在古老的泉溪村内,时不时听见泉水叮咚作响,从远处山脊间流淌而下的泉水汇合至泉溪村内,村庄内每户人家门前都连着一条溪流,当地方言叫做“门前溪”。 古时聪明的泉溪村先祖们,在家家户户的门前修建了水渠,将清澈的山涧水引入村内,村民们无需再奔波十里地打水了,出门便是能够供全村人生活的水源。 如今,漫步在泉溪村内,还能看见这条充满活力的“门前溪”,村里的农妇带着从地里新鲜采摘来的蔬菜,在门前溪内清洗,此情此景仿佛与百年前的泉溪村相差无几,人们在此安居乐业,堪称现实版的世外桃源。 泉溪村为多个姓氏家族居住地,分别有刘姓、高姓、齐姓、陈姓,他们和睦相处,安居乐业。 如今,在村子内还能找到保留完整的刘宅与齐宅,一个拐角就能找到刘宅了。刘宅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了解到泉溪村刘氏还出过一位进士,并且还保留下一块儿嘉庆二十五年的牌匾。 虽然历经百年风雨,古宅还能依稀看出当年鼎盛辉煌的模样,并且房屋内至今还有村民生活居。 每座村庄都有一座祠堂,刘氏作为泉溪村的大姓之一,村子里便有一座刘氏祠堂,祠堂始建于康熙年间,民国重修。 祠堂内供奉的是汉高祖刘邦,中山靖王刘胜,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中这些都是令每位刘氏子孙骄傲、自豪、敬仰的先祖们。 平日里泉溪村内的刘氏祠堂十分的冷清,但只要年关将至,无论是村中的刘氏村民,还是在外漂泊的游子,都会第一时间赶回村中,参与神圣无比的祭祖活动。 说起泉溪村的古建筑与古文化,能够得到如此完整的保留,其中离不开泉溪村民们世代的坚守,祖祖辈辈扎根于此,享受着大自然给予的一切,也明白唯有守护自然,热爱自己的家园,古老的村落才能屹立不倒。 泉溪村的刘氏古宅对面,就有一家历经三代人之手的小店名叫“三角店”,店内的阿公是一名80多岁高龄的老党员,听说他爸爸的爸爸当年就在这儿开店了,想必这也是一种文化与信念的传承。 除此之外,泉溪村就有一位90后的年轻小伙名叫刘淼勇,他放弃了城镇舒适便捷的生活,一门心思“躲进”了,如世外桃源般的泉溪村,专门做起了保护收集传统民俗物件的事儿。 在泉溪村长大的刘淼勇,生活在古色古香的刘宅内,从小跟着家中的长辈耳濡目染的了解到保护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性,收藏钱币也成为了他最初的爱好。 然而起初的爱好在他收集的5300多件藏品后,变成了毕生想要追求的事业,所以也就创办了如今小有规模的民俗文化陈列馆。如果,你来到泉溪村询问村民,民俗文化陈列馆在哪儿?村民便会热情的带你来到刘淼勇的家中。 铜器、瓷器、古钱币、纸币、邮票、乐器、陶瓷、民俗用品、畲族彩带,古书、古宗普,木雕等等民俗物件,在刘淼勇的民俗文化陈列馆内应有尽有,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泉溪村一座历经风雨, 仍旧保留古韵的村庄, 古围墙、古民居、古溪流, 祠堂、庙宇、民俗馆, 所有一切保留下来的珍贵物件, 靠的正是泉溪村民世代的坚守与保护! 文章来源:云和文旅September 14, 2020945 0 -
星图测速注册_气势恢宏!松岩百廿间——历经风雨,重新迎接蓬勃的朝阳~
高德测速光阴似水,沧海桑田 历史的车轮滚滚辗过 浩浩荡荡的尘埃下 一切过往,皆成序章 却也随着变迁重新涅槃 熠熠生辉 松岩百廿间 风雨沧桑|余音绕梁 壶镇镇团结村 百廿间在这里重生 拔地而起,巍然而立 总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8160平方米 松岩百廿间 是丽水市目前发现最大的清代古建筑 为清乾隆末年所建 曾经的高墙内 回廊中欢声笑语,明堂里人间百态 先人们用勤劳智慧造就了它 它用沧桑见证了历史 “前厅后堂,夹厢两廊,石子明堂,赛过县堂。”至今还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据传说:二百多年前刚建成的百廿间厅、柱、梁、桁等均用大红漆漆就,熠熠生辉,进入百廿间好似步入宫殿,置身于王室宫廷之中...... 夕阳西下 百廿间的瓦片抹上了一层金色 悠长回廊,是岁月的印记 余音绕梁,是历史的回响 穿过长廊 犹如穿越时空 每一朵精致的窗花,向我们诉说着百年往事 推开每一扇门,一声声“吱呀”不绝于耳 微风扬起地上的尘土 阳光下闪着金光 也如这二百多年历史中的点点滴滴 斑斓夺目 因“潜明水库”的建设 政府花重金 一砖一瓦,一门一窗 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它原始的模样 就是这样“愚公移山”的精神 让我们一直能目睹百廿间的 恢宏气势 松岩百廿间 已历经几百年的风雨 现在我们,为它清洗一路风尘 去迎接蓬勃的朝阳 文案:树树 摄影:壶镇青年摄影家协会(朱海洋、雷震、随心) 来源:缙云优生活September 14, 2020838 0 -
星图注册_插秧、割稻!缙云塘后美好岁月中的刻骨铭心~~~
星图注册网站水稻是我们赖以生活的农作物,在丰衣足食的今天,放眼望去,我们缙云水稻田已经寥寥无几。然而,在八九十年代,家家户户都靠自家责任田种的水稻来过日子。我家也不例外,所有能种的水田,全种了,围绕着水稻,也有了一系列刻骨铭心的回忆。 寄 秧 每到乍暖还寒的春天,父母亲便早早准备好当年要种的稻谷种子,塘后人称“谷籽”,然后在早早留好的一块水田(俗称“秧田”)中间取一畦,用“秧田淌”把整畦“秧田”弄得平平的,撒上谷籽,用竹片插成拱形门洞,盖上“尼龙布”,想必这就是最原始的“大棚种植”了吧,为防止老鼠偷吃,往往还要在周围一圈撒上老鼠药呢! 这畦“秧田”,关系着全家人一年的收成,关系着我们一年的伙食,这些天,父亲总是对这畦秧苗特别上心,天天在田头转来转去,热了,要掀开尼龙布透透气,还得提防着麻雀等鸟类偷吃;冷了,要及时盖回去防寒保暖,还得做好防鼠工作;水少了,及时灌溉,保持湿度;水多了,及时排放,保持水位…… 等秧苗渐渐长大,长到十厘米左右的时候,有的地方间距太大,而有的地方原本的间距太窄,会影响秧苗生长,于是,就要先进行“寄秧”——把秧苗拔出来,按一定间距(约10厘米)插起来。这个工作量不是太大,而且正逢上课期间,这活,基本都是父母亲干的。 拔 秧 渐渐地,天气越来越暖和,秧苗也越长越大。立夏前后,小麦割了,油菜收了,耕了田,真正插秧的时节到了。在八九十年代,这可是最忙的季节之一,学校都纷纷放了农忙假。父亲母亲负责插秧,而我的工作通常是和姐姐一起拔秧。 站在水田里,面对秧苗,背朝天,扎好马步,双手左右开弓,如小鸡啄米般,伸手左一棵右一棵把秧苗拔下来,双手合成一小把,靠着小腿。再左右开弓来一把,和前面拔的合在一起,两手各捏一把,左手起,右手落,就是秧田里的水一上一下荡漾之间,黏在秧苗上的泥巴洗掉大半。然后再合回一把,左手扶好秧苗,右手抽一根稻草,呼啦转一圈,顺手把那稻草插进圈里,一把秧苗就搞定了。 看似简单,其实也有不少学问,泥土太少,不易存活;泥土太多,运送的过程太累,所以还得看稻田的远近来定泥土清洗的程度。多少秧苗一把,也有讲究,多了,手握不过来;少了,一把没几根,又太麻烦。 别看拔秧轻松,做起来着实累,一来站在水田里,不像在平地,可以随意移动位置,每踩下去、抬起来,都得花不少力气。其次,从头到尾弯腰弓背,一干就是一整天,非常吃力。但那会儿人小力气大,每当拔了一部分秧,就抢着当“运输员”,两手各抓住好多把秧苗的尖,借助水的浮力,拖着秧苗到田边,估摸着大概的间距,一把一把扔给在下面田里插秧的父母亲。 耕 田 秧苗插了大概个把月,秧苗渐渐长大了,水田里的杂草也开始长起来了。水田的除草方式比较特别,需使用特殊的工具在株间来回拖拽,即 “耘田”(俗称“fu田”)。“耘田”所用的工具是由三四厘米宽的铁条围成一个直径约20厘米上宽下窄的铁圈,上圈钝不伤手,下圈锋利便于除草,加一根长长的细竹竿做柄,这就是“圈耙”。 田面窄的,拿着长长的“圈耙”,站在田岸,就可以够到田里了,从“田案”边开始,慢慢往田里耘,一推一拉,推长拉短,直到竹竿完全到“田底坎”,是先横后竖,或者先竖后横,看你高兴,反正就是把水稻植株的周围一横一竖都要耘一遍,把刚刚长出来的,或者快要长出来的杂草推翻,以便达到除草的目的。 记得有一次,不知怎的,闹了别扭,干一半不肯耘田了,撑着“圈耙”站在水田里一动不动,母亲说:“你这样撑着圈耙,像三脚撑似的多难看呀!”我立刻说:“那就不撑!”说着立刻把“圈耙”扛在肩膀上一动不动……那场景,现在回忆起来还忍俊不禁…… 割 稻 自从袁隆平发明了杂交水稻,一年两季水稻渐渐得到了普及,八九十年代的塘后,家家户户都种上双季稻。第一季“早稻”泛黄,大家就急急忙忙抢着“割稻”,并抢着“插田”,俗称“双抢”。此时正逢暑假,这可是全村人最忙的时节。 我家的稻田刚好在池塘下面,最不缺的就是水,每次“双抢”割早稻,总是蹚着水进行。割稻是一件很不好玩的农活:其一,正逢天最热的暑假;其二,我的皮肤不好,哪怕穿着长袖,一割稻,手臂总会被稻子叶割得一条条红杠,又痛又痒,好难受;其三,一不留神,还会遇上蚂蟥的眷顾,吓得我魂飞魄散,还有一种头顶一根细针的虫子,一刺就红肿起泡,准能痛得哇哇大哭;其四,镰刀可不长眼睛,有的稻子特别难割,一使劲,力道控制不好,手脚受点小伤,也是常有的事…… 虽说很不好玩,但这关系到一年的口粮,可不是想不干就可以不干的。我们也就只能苦中作乐,想办法把过程变得更愉快了。我们可以把稻田分成几块,每人根据手的大小,大致估计,一口气一把能勉强握住多少棵,就认领多少棵。 然后几个人开展比赛,看谁先割到底。一声令下,大家扎着马步低头翘臀,“擦擦擦”拼命割,割完一把,放在身后的田里,第二把割下来后,和第一把换个方向交叉起来放。 这放稻谷,也是技术活。首先得考虑好“打稻机”的走向,在“打稻机”经过的左右两边,一堆一堆放好。(“打稻机”用来脱粒,早些时候,大家用“打稻桶”,到我参加劳动的八十年代后期,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打稻机”了。)等到快割完了,我们会把剩下的一小块称作“台湾岛”,高呼“解放台湾”的口号,从四面包抄,顺利完成任务。 晒 谷 割完稻谷,回家早已经饥肠辘辘,但我们回家第一件事, 还是第一时间要先把水淋淋、湿漉漉的稻谷晒到阳台上。稻谷夹杂着一团一团稻草,我们用竹子做的耙子,大致摊匀,才可以下楼吃饭。等吃完饭,那些稻草已经大致晒干水份,用竹耙子耙起来,装在箩筐里。等其他的晒干了,母亲会搬出电风扇,一小把一小把地吹,谷粒重,会直接掉在“簸箕”里,稻草轻,会飘得远一些,自然就分离出来了。 那段时间,不论多忙,晒谷可是头等大事之一。每天早上把稻谷一箩筐一箩筐抬出去,倒在干净的晒台上,用“谷耙”仔仔细细耙匀,为了能晒均匀,干得快,白天还尽量抽空要去翻耙几次,耙谷也有讲究,原先横着耙的话,第二遍去肯定换个方向——竖着耙,反之亦然。 每天傍晚,趁着太阳还没完全下山,晒台还烫烫的,就得放下农活赶回家,先把稻谷收了,以免返潮。用扫帚把边缘一圈往中间扫,接着用伯父发明的一个推耙把大部分稻谷推成堆,再用扫把把剩下薄薄一层往中间谷堆扫,最后一畚斗一畚斗铲到箩筐里,姐妹俩连推带拉移回家。收完稻谷已是大汗淋漓。 也有很多人家没有晒台,就用“地簟”铺在“簟基”上晒,每天早上要把“地簟”摊出来,傍晚收好谷要卷回去。虽然麻烦了点,但收稻谷可方便多了,掀起“地簟”的四个角,马上就可以把稻谷弄成一堆。遇上雷雨天,来不及收,也可掀起地簟先盖住,临时挡挡雨。 不过收好稻谷后的卷“地簟”,还真是一门技术活,姐妹俩手劲小,刚开始卷的时候压不住“地簟头”,卷出来的地簟成了“大炮筒”,而且两人用力不匀,虽然也学着母亲的样子,一边卷,一边拍,试着调整,但还是常常卷成“大喇叭”…… 晒谷历程是否顺利完全得看老天,有时候才刚晒好,突然雷声大作,大雨将至,大家伙儿一窝蜂往楼上跑,扫的扫,铲的铲,挑的挑……最快速度抢稻谷,还是来不及,被淋得稀巴烂。也有时候是雷声大,雨点小,等收好,风停了,云散了,太阳又出来了,弄得大家哭笑不得。 天气好的话,连续晒三四天大太阳后,捡起一颗谷放嘴里,“咔”一声成两段,就算晒干了。晒干的稻谷,还要用专用的风车“扇”一遍,除去秕谷,剩下颗粒饱满的,才算完事。 放进谷仓之前,全家围着一箩筐一箩筐的稻谷,父母亲用大杆秤抬着称,我们俩姐妹拿着小本子记流水账、算收成……这一刻,所有的劳累都化成幸福…… 水稻,曾经养育了多少中华儿女,也给我们带来了多少美好的回忆! END 来源:缙云优生活 作者:胡丽俊September 14, 20201.03K 0 -
星图平台首页_让老师们回归童年,这里的卡丁车,壶镇教师免费玩!
星图注册网站9月,是种下希望的季节。 孩子们或忐忑或兴奋地步入新年级,迎接人生新起点、新挑战。但因为一群人的存在,大人们对孩子的成长,多了几分心安,也萌生了更多希望。 这群人,就是老师。 成长路上,他们是摆渡者,将学生们带进知识的殿堂;也是领路人,在孩子们青涩懵懂的年纪,陪他们一起走过。 而在壶镇他们更是支持壶镇建设的先行者,自壶镇镇“三两”工作到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再到如今的“花满壶镇”创建工作,是学校老师们的言传身教,用行动带领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支持壶镇,壶镇的今天有你们一份功劳。 这个教师节,就让我们用建设“成果”来报答壶镇的所有老师吧!!! 这,是我们对老师们最深情的感恩。 老师您辛苦了! 为庆祝我国第36个教师节,感谢壶镇镇广大教师们的辛勤付出,带领学生们一起参与花满壶镇的创建,2020年9月10日至9月30日,壶镇镇特邀请壶镇镇的所有教师本人免费体验激情卡丁车一次。 壶镇镇教师凭教师资格证前往壶镇镇联丰村卡丁车售票处领取入场券(仅壶镇教师本人使用) 卡丁车开放时间:14:00-21:00 来源:缙云优生活September 14, 20201.15K 0 -
星图平台首页_活动预告 | 秉古人匠心,品“纸”尖时光
高德测速从前,车马很慢,一次离别就有可能是此生不复相见。 从前,书信很远,“窗前总有花笺纸,难寄人心字字明”。 如今,机械化的批量造纸使得纸张唾手可得。 但一张亲手制作的纸张、一封情真意切的信、一幅关于纸的手工作品,从精心制作到送与他人手中,那种精巧,那份珍重,是现在的人们很难有的体验。 -古法造纸- 传递手工纸的温度 / 2000年前的古法造纸,从未随时光的流逝而消失。在统捐局非遗工坊,不仅能了解古法造纸原理,亲历古法造纸体验,还能制作属于自己的花草纸。 一场与花的私语,穿越回古代,化为一名造纸匠人,去制作一张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花草纸。 中国汉字,薪火相传,每一篇由活字组成的诗词,都会清晰的压印在宣纸上。 当横平竖直的宋体方块字,带着油墨的香气与手工制造的纸相融,墨香造物,触摸汉字之美,带着古人的智慧与匠心修为,于统捐局非遗工坊,带来一场文化盛宴。 “素是自然色,圆因裁制功。飒如松起籁,飘似鹤翻空。”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将中国传统扇子描绘的惟妙惟肖,在活动最后可以使用做好的花草纸与竹做扇,带来植物花香,扇起清新自然的古风之美。 一张纸,包容了大千世界,用生鲜的花草,传承生命的感动,制作一张属于自己的花草纸。 新颖有趣、饱含浓浓书香的亲身体验,胜过书本上的十次说教,爱上传统文化,体验千年古法技艺。 纸文化体验之旅活动方式 时间|9月12日(周六)09:00-11:00 地点|松阳县统捐局非遗工坊(青田码道白龙圳43号) 参与人员|8周岁以上的儿童及成人(医务人员子女报名优先) 报名方式|扫描上图二维码即可报名/或致电13867043906/693906报名参加 tips| 参与人数有限,限报20人,报满为止 - The End - 图:姜晓东等摄 来源:松阳文旅September 13, 2020876 0 -
星图平台_一平方英寸的寂静!
高德测速“到此方知是云海,下藏幽壑几千重”; 山崖之上,密林之中,悬挑出一座通透的玻璃房子,如飞鸟翩跹落于林间,于万绿丛中映出璀璨夺目的光芒;「飞茑集」宛如声音和风光的收纳空间,将陈家铺的山与水,虫与鸟,云与月尽收囊中。 「飞茑集」所在的陈家铺村,白天的风景变幻多姿,到了夏日晚上,蝉鸣阵阵,和着清凉的山风破窗而入,那些窸窸窣窣的声音就如一平方英寸的寂静,像时间一样,不受干扰地与我并存。 ▲陈家铺村 01 遗 世 而 独 立 是 民 宿 该 有 的 样 子 “绿树长到了我的窗前,仿佛是暗哑的大发出的渴望的声音。” ——泰戈尔《飞鸟集》 有多少“寻芳客”,是被这张照片吸引到了松阳陈家铺。 沿路的山村景致,走走停停拍拍,到达陈家铺时,惊奇地哇出了声。 它藏在山谷最深处,悬崖边上,海拔800多米;盯着虚掩的房门拍照,似乎一推门,就穿越回了过去。 人总是走得路越多,越明白心中的惦念。蕾拉跑够了山河湖海发现了这里,黄泥墙的质朴优雅和云过田间扑面而来的简单兴奋让人觉得性感。 踩着石板路走进这个海拔800米的小山村,一幢幢古老的夯土房依山势而建,木板壁已变成了近乎黑色,带着岁月的烟火气。 上百幢泥土、木板、青瓦砖、石头堆叠造起的屋舍,沿着岩石构造的山崖,相互依偎,乱中有序。 那是陈旧的时光,有土灶,有经了几代人摩挲的家具、物件,如同透过板壁洒在泥地上的光影,刻在家具裂隙里的尘埃,旧且温暖。 她要在这里留下这样的房间——可以倚靠在无遮拦的窗边看云看虹看山,可以直接席地而坐,因为可能这一坐下,便是一天不愿起身。 那是民宿该有的样子,遗世而独立。 02 睡 在 天 空 中 听 飞 鸟 在 歌 唱 “鸟儿愿为一朵云,云儿愿为一只鸟。” ——泰戈尔《飞鸟集》 团队走访当地传统工匠,收集工法口诀,学习传统营造门道。同时,还向现代夯土技术专业人士学习夯土修复技术,优化材料性能。 一期是两栋夯土老房,土墙被保留,内部则做了现代化的改造。老房整体被抬高,再分割为上下两层。 最终设计出的四间客房,各自拥有60-70平方米的超大空间,每一间都宽敞舒适,配置齐全。 每个房间都不同,唯一追随的哲学——处处都是绝佳的观景位。床上、沙发上、茶歇处、浴缸……人可以坐下的地方,四望风光一定最好。 客房的设计与选材都很用心,墙面毛石、夯土与水泥的参差对比,既不脱乡野的天然质朴,又带有现代的时尚触觉,房顶上的木条饰面,卫浴空间的木格栅,平添温柔的气息。 最特别的是二楼的悬挑玻璃茶室,三面270度全玻璃设计,视野无敌,因直面深谷,私密性也很好。 坐在茶室里,如同飞鸟在林中,周遭都是绿树青山。 近村落的一栋,设计了两间LOFT。 一楼是客厅,临窗的榻榻米可以坐着喝茶,大大的四人餐桌可以吃饭,也可以临时处理公务,迷你吧台,可以为家人准备简单的点心餐食。 二楼是卧室,带有浴缸,和一张看得见风景的舒适大床。 03 宅 在 山 里 的 家 “黄昏的天空,在我看来,像一扇窗户, 一盏灯火,灯火背后的一次等待。” ——泰戈尔《飞鸟集》 对喜欢热闹的人来说,四间客房且没有公区的飞茑集多少有些寂寞,但对于喜静的人,这就是宅在山里的家。 早餐由管家拎着食盒送到房间,紫薯、粽子、米糕、红豆粥、水果,盛在小巧精致的碗碟里,仪式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产生。 白天,对坐在窗边的榻榻米上喝茶看书看云看风景,也可以走出门外逛逛古村落。 当然,与飞茑集遥望的陈家铺平民书局自是不可错过的风景;步行至书店只需5分钟,而视野更加孤绝,有一处露台,抬头便是山野,随手一拍都是指点江山的壮阔。 选一本书,坐在阶梯上,看累了,一抬眼便是清新的绿意。或在窗边喝一杯咖啡,和峡谷打个招呼。 走出书局,迎面走来了村里的大爷大娘,每一道皱纹里都刻着笑意。 当地民风淳朴,对游客也友好亲切,聊得来时,甚至会抓起手中的萝卜蔬菜硬塞给远客尝尝鲜。 到了秋日的山里,家家户户晒起了番薯干,远远望去,金黄色如一幅画。 松阳县「飞茑集」民宿客栈 地址|松阳县四都乡陈家铺村 联系电话|18358882544 交通指引|高德、腾讯、百度地图搜索 “松阳县飞茑集民宿客栈”即可…September 13, 2020980 0 -
杏耀注册平台官网_龙泉宝剑:于刀身上“作画”,钢铁雕刻的艺术之美!
高德测速錾刻利用金、银、铜等金属材料的延展性兴起来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作为汉族传统手工艺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它是随刀剑的加工技术演化而来。从出土的商周青铜器、刀剑上的一些錾刻文、镶嵌和金银错等文物标本可知,这种技术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錾刻工艺的操作,是在设计好器形和图案后,按照一定的工艺流程,以特制的工具和特定的技法,在金属板上加工出千变万化的浮雕状图案。 錾刻工艺品的造型,主要分为平面的片活和立体的圆活,片活是平装在某些器物上或悬挂起来供人欣赏,圆活则多作为实用器皿使用。完成一件精美的錾刻作品需要十多道工艺程序,操作者除了要有良好的技术外,还要能根据加工对象的需要自己打制出得心应手的錾刻工具,打制工件的金属板材,调制固定工件的专用胶料、配制焊药、摹绘图案。 来源:龙泉宝剑September 13, 202094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