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图注册网站_高温下的“电力孤勇者”
星图注册网站连日来,持续高温炙烤着大地,当大家在空调房享受清凉的时候,有这样一群“孤勇者”,为了保证企业生产、保障居民用电,守护群众的一方清凉世界,仍穿着密不透风的绝缘服在高温室外作业,接受着烈日的“烤”验,奋战在迎峰度夏保供电的第一线。 “我们今天的作业内容是安德(D232)线安支支线1号杆备用线电缆的引线搭接及固定。夏天到了,工业园区附近工厂多、负荷较大,所以我们搭接这根备用线以备不时之需。”在白龙山街道杨柳河工业园区,国网云和县供电公司检修员凌逍烽正在进行电缆固定及搭接工作。 烈日照射下,地表温度达40℃,记者站在边上,都能感受到皮肤上火辣辣的灼烧感。而此时,检修员穿戴厚重的黄色绝缘服,全副武装站在斗臂车里,上升到20米左右的高度开展作业,与万伏高压电“零距离”接触,他们抓紧时间安装,并进行全面检查,细致地完成每一道工序的操作细节。 一番高强度作业下来,回到地面,检修员脱下绝缘服,从头到脚全部湿透,里面的工服早已被汗水浸透,紧紧贴在后背上。“绝缘服防水绝缘的同时也预示了它毫不透气。为了保障广大用户生产生活用电,我们必须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天气很热,比天气更热的还有我们电力人的热心。”凌逍烽说。 面对持续高温,电力人密集巡视,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电力设备及时进行更换。像凌逍烽一样,国网云和县供电公司230余名工作人员坚守一线,24小时待命,确保第一时间排除各类设备故障,全力保障市民生产生活用电。January 18, 2023328 0 -
杏耀注册平台官网_消费券撬动消费大市场
星图注册网站自7月11日云和县投放第一轮文旅消费券以来,市场消费迎来了小高峰,真金白银的补贴明显增强了市民的购买力和消费欲望。 7月19日上午9点,在县城万家惠超市,早早有市民拿着抢到手的文旅消费券,实打实地“薅”了一把羊毛。据了解,云和县投放的第一轮文旅消费券分别为满100元减50元、满300元减150元这两种电子满减券。消费券面向全省在云和旅游消费的所有人员,适用于全县A级景区、星级酒店、等级民宿、限额以上入统涉旅住宿餐饮业企业等。“这次消费券活动也让我们超市业绩翻倍、日均客流大增。”万家惠超市店长吴绍芸告诉记者。 “因为这次发放的文旅消费券,我们火锅店迎来了新的消费热潮。这几天,我们的生意比往常翻了两番。”位于县城城东路一家火锅店店长张秋红说,夏天原本是火锅店的淡季,但自从7月11日第一轮文旅消费券投放以来,每天下午5点开始,就陆续有客人进店消费,到客率比以往大大提高了。“我抢到了满300元减150元的券,所以今天就带着家人来这里吃火锅了,提升我们全家的幸福感。”市民张女士说。 据了解,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早在今年3月,云和县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保供应,一手抓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开展“福云送券·嗨购云城”虎年消费券发放活动,累计发放200万元消费券,拉动消费705万元。 为继续全力推进消费高质量发展,今年7月开始,云和县加大力度,再次发放500万元文旅消费券,共分四轮活动进行。第二轮消费券将于8月11日上午10点启动发放,届时,市民们可以通过支付宝搜索“遇见云和你”,进入派券平台领取消费券。January 18, 2023295 0 -
星图主管:_1700亩!这片农田将是庆元最现代化、风景最漂亮的农田
星图注册网站7月19日上午,在机器轰鸣声中,浙江省首批绿色农田建设项目——庆元黄田镇绿色农田建设项目正式开工。这一项目的顺利推进,标志着黄田镇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迈上了新的台阶。 黄田镇绿色农田建设项目位于庆元县黄田镇双沈、李村、姚村3个行政村,总投资1190万元,拟建设成绿色农田1700亩。建设内容包括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开展数字农田建设、加强耕地地力建设、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强化生产综合利用、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将建成庆元首个“生态好,土地沃、产品优、农民富”的省级绿色农田样板。 青山相依,小河流淌,稻田遍布,鱼鸟竞跃,位于整个项目核心区的大田农场,面积约有500亩。在经营的5年时间里,大田农场不断地为附近几百户村民提供着就业机会,助农增收。开工现场,大田农场负责人李辉政满满的自豪,“绿色农田建设对我们大田农场非常有利,建成后农场在机械化、智能化和现代化生产方面都会有很大的提升,产量也会提高,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 据了解,黄田镇绿色农田建设项目具体建设内容包括加强宜机化改造,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确保田间道路通达度达到100%,有效保障农业运输和农机下田。与此同时,因地制宜设置智慧病虫害监测预警、数字化农旅交互空间、智慧尾水循环监测等系统,推进全省农田“一图监管”。该项目的实施,将全面提升农田基础设施,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实现集中连片水稻种植,发挥规模效益,加快促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项目预计12月建成,‘小丘变大丘’之后,这片农田会变成全县最现代化、风景最漂亮的农田。届时我们将管护好这片田,用好用足各项政策,全力扶持绿色农业发展。”黄田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王卢松说。January 17, 2023378 0 -
星图登录测速_市区晶都步行街“烧饼夫妇”:不管多辛苦都值得
星图注册网站阅读提示 骄阳似火,赤日炎炎,7月的丽水已被热浪包裹,“烤”验着每一个丽水人。这样的天气,仅在室外已经让人汗流浃背,而在市区晶都步行街有这样一个烧饼摊,下午一点半开始营业、晚上十点钟左右收摊,夫妇俩靠着这个烧饼摊,培养出了一个高考636分的准大学生。 一百多摄氏度的炉子 每天要把手伸进去贴面饼100多次 昨天下午四时许,记者在晶都步行街,看到烧饼摊摊主陈伟军推着一辆三轮车,车里装着一个烤炉、一张擀面的案板、一把遮阳伞。在“老地方”,陈伟军熟练地支起了遮阳伞,往烤炉里添了几块木炭,准备开始营业。“天气没这么热的时候,下午一点半左右就出摊了。这几天气温高,下午三四点才出摊。”刚做好准备工作的陈伟军,衬衫已经隐隐渗出汗渍。 陈伟军洗了洗手,就开始做饼了。托着面饼、把胳膊伸进烤炉、顺手将面饼贴在炉壁上,整个动作一气呵成。“炉子里温度很高,一不小心就会把手烫伤,不过有经验之后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了。” 记者试着将手伸进烤炉,一股热浪瞬间袭来,热得立即将手缩了回来。陈伟军笑着说,“像这样贴饼的动作我每天要重复一百多次。” 陈伟军摊位所在的位置是在一处屋檐下,两侧都是高楼。陈伟军告诉记者,除了中午时分,其他时间并没有太阳直射,但是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一到夏天,周边楼房的空调外机都会喷出热气。室外的高温,空调外机吹出的热气,烤炉附近散发出的滚滚热量,以及摊位处在巷子里并不是很通风的位置,三重“加热”与一重“保温”让这个烧饼摊热上加热。 “前几天案板都是烫的,要不停地拿湿毛巾及时给案板降温,才能保证不烫手。”陈伟军说,除了案板,平时用来休息的塑料椅也被晒得滚烫,坐都坐不下去。 说起这个烧饼摊,陈伟军告诉记者,这是他和老婆曹从玉在这个位置摆摊的第十三个年头了,烧饼摊是他们经济收入的最主要来源。 说话间,一个小伙骑着电瓶车停在了摊位前,点了两个烧饼,等待的过程中,小伙熟络地和陈伟军攀谈起来。“他在附近做生意,经常在我这买烧饼吃。”陈伟军说,来买烧饼的顾客大部分都是熟客,有一些是附近的街坊邻居,有一些是老朋友,少部分是前来逛街的顾客。 儿子高考636分 父亲表示再辛苦也值得 “你儿子志愿填的是哪里啊?”“有没有想去的学校啊?”“这个分数应该能上一个重点大学。”最近,前来买烧饼的街坊们与陈伟军夫妇讨论的话题都是关于他儿子陈鑫。陈伟军告诉记者,他的儿子陈鑫今年参加高考,考了636分,但录取通知书还没收到。 谈到儿子陈鑫,陈伟军脸上洋溢着笑容。 陈伟军说,夫妻俩平时摆摊比较忙,上午忙着买菜、和面、拌馅等一些准备工作,下午出摊后要到晚上10点以后才能回家。“孩子还是比较自觉的,我们虽然不经常督促他,但也是时刻关注着他的成绩动态。” 下午五时许,一个个头高高的少年拿着一个饭盒来到烧饼摊,饭盒里装着几块切好的西瓜,陈伟军告诉记者,这就是他的儿子陈鑫。 父母的辛苦,陈鑫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爸妈上午要做很多出摊准备工作,下午摆摊要守到很晚。妈妈除了照顾烧饼摊的生意,不忙的时候,还会去兼职做一些家政服务来挣一些生活费,所以他们都很辛苦。” 对于自己的高考成绩,陈鑫并没有太多的意外,反而十分淡然。“和自己预期的稍微差了一点,但基本上是正常发挥。”对于未来,陈鑫也满是期待,他希望大学毕业以后,能够继续读研,将自己的学历再提高一个层次。 对话: 记者:陈师傅,高温天气下摆摊,是不是特别辛苦?您觉得值得吗? 陈伟军:辛苦是肯定很辛苦的,但一天不摆摊,就少挣一天的钱。我们做这种小本买卖,生意都是靠守来的,为了家人过得更好,不管多辛苦都值得。 记者:在街边摆摊这么辛苦,还经常会受到天气影响,为什么不开一家门店呢? 陈伟军:一开始考虑到开店成本很高,不仅要缴纳房租、水电费,还担心生意会不会不好,所以选择了摆摊。后来在这里摆摊也摆了十几年了,虽然是流动摊位,但是基本上固定下来是在这个点,附近的街坊邻居等一些老主顾都会来这里买我的烧饼,也就不好再去别的地方了。 记者:陈鑫考上大学之后,你们夫妻的压力是不是会大很多? 陈伟军:那是肯定的,以前读的都是公办学校,费用不是很高。上大学之后的学费我们也了解过了,一年大约五六千,但生活费就比读高中高很多了。高中每个星期两百块的伙食费,上大学一天按六十的伙食费,一个月也要两千块钱左右。这样算的话,压力就大很多了。January 17, 2023423 0 -
星图总代_27家爱心驿站为户外工作者送清凉
星图注册网站连日来,高温天气给户外工作者带来了不小的“烤”验。中国石化浙江石油丽水分公司27家爱心驿站面向社会开放,并提供歇脚、纳凉、充电等服务,让他们感受社会的关爱和城市的温暖。 “爱心驿站”是中国石化向户外劳动者免费提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公益场所,服务对象包括但不限于环卫工人、出租车与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员、巡路工、巡线工、园林绿化工人、交通警察等。今年以来,丽水分公司借助现有经营网点,因地制宜建设“爱心驿站”。 “爱心驿站”严格按照“7+X”标准配备设施,即饮水设备、冰箱、微波炉、桌椅(沙发)、电风扇(空调)、小药箱、多功能电源插座与手机充电口,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和完善驿站建设,从而更好地为劳动者提供精准清凉服务。January 16, 2023394 0 -
星图娱乐怎么样?_云和师傅走村入户送共富技能
星图注册网站日前,由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农村局联合主办的云和师傅共富技能服务日活动启动仪式在云和崇头镇梯田游客接待中心举行。 活动现场,从事民宿、园林景观、雪梨种植等8大领域的40名技能导师齐集一堂,开展传统小吃制作、盆景修剪、理发等技能展示,以进一步提高共富技能服务队的服务水平。“技能导师都有一技之长,我们得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针对8大领域建立的8支服务队每月都将开展精准上门服务。”据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指导服务中心主任徐仙娥介绍,云和县通过“理论+实训”的方式,对云和师傅共富技能服务队的技能导师进行技能提升培训。完成培训后,技能导师认领服务需求清单,通过每月一次活动的形式向群众面对面授课、手把手传技。 在崇头村一家正在装修的民宿里,共富技能服务队的技能导师正在为民宿业主传授民宿装修的知识要点。“有了专业导师的指导帮助,我的思路更广了、方向更明确了。”民宿业主林虹连连为技能导师点赞。 据了解,崇头镇共有农家乐(民宿)164家,近期正在装修的就有7家,得知部分业主缺乏房屋设计、装修等方面知识和经验,云和师傅民宿共富技能服务队便第一时间上门指导、出谋划策。“我们这次主要跟民宿业主们分享装修、经营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只要是民宿业主们有需要的,我们都会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云和师傅民宿共富技能服务队队员李凯表示,后续也将加强沟通交流,共同把民宿产业做大做强。 今年以来,云和县深入推进“技能人才共富能力大提升行动”,引导产业能人担任技能导师,全覆盖建立“共富技能学堂”体系,开展各类技术推广、政策宣讲等技能服务,把基层需要的知识技能送到群众家门口,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目前,全县8支云和师傅共富技能服务队共认领服务需求清单18张,累计开展技能培训10场次,受众1000余人次。January 15, 2023355 0 -
杏耀注册平台官网_孩子“刷视频”充值 辅警帮助追钱款
星图注册网站“谢谢你帮助我们追回钱款!”日前,莲都区公安分局碧湖派出所辅警雷洪亮因帮助群众追回损失被当事人赞扬。 前段时间,家住碧湖的林大爷发现自己的银行账户里“莫名其妙”地少了1633元钱。经过多方询问和查证,林大爷得知少掉的这1633元钱竟然是其9岁的孙女在家长们均不知情的情况下,刷某视频平台充值的。 林大爷向碧湖派出所求助。接到林大爷的求助后,有着多次成功处置同类求助警情并追回损失的辅警雷洪亮立即向老人了解情况。他们联系到该短视频平台,根据相关要求,在填写未成年人充值退款申请的同时,他们向客服逐一证实了二人的亲属关系,以及充值者为未成年人独自操作的相关情况。 几经周折之后,日前,该平台终于向林大爷退还了钱款。January 15, 2023310 0 -
星图测速注册_凉资源变热流量
星图注册网站近段时间,我市持续高温天气。夏季平均气温只有25℃的景宁大漈迎来“避暑游”高峰,四面八方的游客踏着“热浪”而至,农家乐民宿“一床难求”。 林香聪是大漈乡最早开农家乐的村民之一。这几天,她家的农家乐生意非常火爆,安排餐饮、整理客房、结算账单……一天下来她几乎没有休息时间。“套车已经预定到8月底了,一天有200多个游客呢。”林香聪告诉记者。 林香聪说的“套车”,就是同一辆旅游车在一天之内分别被两个旅游团队使用。套车越多,说明旅行团越多、游客越多,这也是大漈乡每年旅游高峰到来的重要标志。 “这边空气好,老板娘对我们很热心,我老婆来一天年轻一天。”杭州游客叶德坤笑着说。 入夏以来,颜值更高、功能性更全的星级民宿同样受到散客追捧。在大漈梅俚雪乡民宿,民宿管家徐妙英正忙着打扫茶室。她告诉记者,为来民宿的客人泡上一杯农家茶是村里人最好的待客之道。“这段时间客人多,茶叶一天要用半斤到一斤。” 近年来,云中大漈景区紧紧围绕“宋风古韵之乡、农旅研学之窗”定位,努力打造休闲养生避暑胜地,培育特色农家乐民宿82家,旅游接待餐位数达4400余个,床位数1100余张,各旅游景点日均接待游客超1200人,并形成集研学、疗休养、现代农业观光、康体健身、乡村美食、纳凉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模式,走出了一条独具大漈特色的生态旅游道路。 自6月以来,来大漈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农家乐民宿全天爆满,接待游客人数同比增长26.8%。大漈乡副乡长蓝红斌说:“下一步,我们将通过智慧化改造、服务功能优化、文旅品牌培育等系列举措,努力实现景区服务设施更全、服务品质更优、市场竞争力更强的目标,有效提升游客游玩体验,推动大漈旅游业大发展。”January 14, 2023276 0 -
星图总代理_“龙泉茄”进首都北京啦!
星图注册网站7月20日,一辆装满近2000箱“龙泉茄”的货车,从上垟镇生源村出发,运往首都北京。 “龙泉茄”是龙泉市的农业主导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种植面积达到10000多亩,种植户有3000余人,并成功打开了长三角市场。随着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和产量增加,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农业部门除了做好技术指导,还要做好市场方面的服务,为种植户打开销路,增加他们的收益。”龙泉市农业农村局经作站负责人张世法表示。 通过市场调研,张世法发现,在长三角整个茄子市场,南方茄子处于比较饱和的状态,北方还有较大的市场。在省厅相关专家的介绍和建议下,龙泉市农业农村局着手联系北京市场的一些销售商,并邀请他们到基地查看龙泉茄生长环境、品质等。最终,与一直在北京做茄子生意的批发商达成合作,直接到“龙泉茄”基地采购发往北京。 “通过三四天试销,效果很不错,今天就正式用泡沫箱发货,量增加了几倍,仅一家就将近1000箱,另外一家还有四五百箱,也就是现在龙泉茄在北京的销售量能达到1500—2000箱,成功减轻了我们在整个长三角市场销售的压力,同时也增加了一些农户的效益。”张世法欣喜地说。 “龙泉茄”打开北京市场,最开心的莫过于种植户了。龙泉市兢诚家庭农场种植“龙泉茄”多年,种植面积400余亩,主要销往温州、宁波、上海等长三角城市。“销往北京价格会更高一点,一箱能多赚5—10元,每亩每年能增加经济收益1500多元。”农场负责人丁先敏跟记者算了一笔增收账。 “北京的市场很大,我们要循序渐进,首先要确保茄子的质量,绝不能砸了龙泉茄的招牌。”张世法说,今年主推上垟和城北两家基地为主,再逐步扩大采购范围、增加销售量,在获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可和信任的基础上,推动“龙泉茄”发展再上新台阶。January 14, 2023373 0 -
星图:_致敬高温下坚守的平凡身影
星图注册网站“滂沱汗似铄,微靡风如汤。”当下的高温正如南朝梁简文帝萧纲《苦热行》里描述的一样,汗如雨下、风似热浪……在酷暑中,仍有这么一群人,不惧骄阳、不畏热浪,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在烈日下“晒”出初心,在坚守中诠释责任。 上午6时,在遂昌县妙高街道君子路,环卫工人黄贤壮正在挥动手中的扫把,认真清扫着路面。虽然此时是一天中气温较低的时段,但随着清扫工作的进行,他的身上已是大汗淋漓。“为了赶在早高峰前完成道路清扫,我们很早就要开始工作。”完成早间清扫后,黄贤壮来不及休整,立即和同事们开始了一天的日常巡保工作,他们驾驶保洁车,沿路随时捡拾垃圾、清扫路牙灰尘、清洗地面油污等。 上午10时,气温逐步上升,路上只有少许行人。马路边,保洁一线的环卫工人依然在烈日下坚守岗位。“我负责的区域一个上午最少要来回清扫5次,看到干净整洁的街道,我就觉得我的付出特别有意义。”黄贤壮在休息的间隙告诉记者,工作服在烈日下湿透是常有的事,头发上的汗水有时候就像水龙头一样往下滴。天气越热,工作也越累,但每当结束一天的工作时,又有满满的成就感。这些橘黄色身影为城市的正常运转,与街巷环境勇战高温、挥洒汗水,他们用双脚丈量大街小巷,用双手装扮城市环境,用辛勤的汗水呵护着城市的干净整洁。 “您好,您的外卖到了,祝您用餐愉快。”高温来袭,不少市民难耐酷热,打消了外出就餐的念头,转而窝在空调房中等待美食送上门,这也使得外卖小哥成为高温天里最忙碌的人群之一。“您有新的订单,请及时处理。”上午9时30分,美团外卖员小张接到了今天的第9个订单。“最近天气变热,订单明显增多,最多的时候一天送了60多单。”对小张而言,最忙的时候当属正午时分,手机会“叮叮叮”响个不停。“能多跑就多跑几单。”小张表示,高温中有时难免会忙到晕头转向,所幸自己体格好,多喝水就能缓解。 为了让外卖尽快送到顾客手中,一路小跑送餐是他的常态。“中午最热,也最难熬,比较辛苦的是爬高楼。”小张表示,每天都有爬楼的单子,一天下来,他都记不清爬了多少级台阶,有的小区虽有电梯,但没时间等,担心来不及,就干脆跑上去。“衣服每天都能拧出水来,身上都是汗水蒸发后留下的白色盐花,虽然很辛苦,但听到顾客说‘辛苦了’‘谢谢’,心里就很温暖。” 临近中午,在遂昌县各个餐厅外,一波接一波黄蓝相间穿着工作服的外卖员们一路小跑取餐,转身又匆匆冲进了火辣辣的太阳下,骑着电动车汇入车流送餐。他们头顶烈日、脚踩热浪,争分夺秒在烈日下奔跑,用汗水诠释着坚守与奋斗。 在妙高街道公园路一处建筑工地施工现场,炎炎烈日下,建筑工人们仍坚守岗位,他们头戴安全帽,身上的衣服早已湿透,还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争分夺秒地赶进度、争工期。 “高温天施工是最头疼的,每天衣服、手套要湿无数次,尤其手套就像刚从水里捞上来一样。不用半小时,衣服就全湿了。湿了干、干了湿,循环很多次。”正在砌砖的建筑工人余金林告诉记者,为了确保高温天气下工人作业安全,工地也制定了高温应急预案,喷淋设备定期开启,洒水降低现场温度,并在中午高温阶段停止施工,保证工人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干一行爱一行,头顶蓝天,手捧蓝图,将遂昌建设得更美好,这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的使命。”余金林说。 热汗淋漓虽然是一种难耐的煎熬,但在汗流浃背下的坚守,无疑是这些建筑工人们对遂昌最真实的告白。正是有了他们与烈日较劲、与高温抗衡,才有了市民生活“质”的提高。 “您好,我现在到您家楼下了,请您把要寄出去的物品带下楼。”负责用户退货揽件的快递员巫建明正在酷暑下等待着,额头和脖颈早已挂满了汗珠,后背的衣服也湿了一大块。“我每天早上八点钟出门,一直要工作到下午五点半。”巫建明告诉记者,即便是高温天气,也要顶着烈日把快递安全无误地送到客户手中。 骑上快递车、拨打电话、揽件、打单……巫建明每天重复着这些“标准动作”。“大家午休时退货比较方便,所以中午时间是一个小高峰,我一般都是做完再吃饭,饭点经常得推迟到下午一两点钟。”在巫建明看来,客户们对他的感谢和理解都是他工作的动力。 在遂昌县,巫建明这样的快递员不计其数,他们每天奔波,无畏酷暑,为市民的生活送去便利。他们在烈日下奔走,将一件件包裹及时送到市民手中,为网购商品派送畅通“最后一公里”。当市民从他们手中接过完好无损的包裹时,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声简单的“谢谢”,都能让他们倍感欣慰。January 14, 202340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