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图登录网站_草袋、草鞋、蒲扇,北山曾经的手工业,镌刻在历史长河中

  自古,壶镇经济的繁荣离不开壶镇各村传统手工业的发展。据资料显示,壶镇在明朝中后期就有“一村一品”家庭式手工业的发展,如雅湖炮仗、南顿灯笼、东山缸坢、百垅陶碗、后沈蒲扇等等,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规范的特色村,推动整个壶镇经济的蓬勃发展。当年的北山村手工业发展有过辉煌鼎盛时期,对北山村的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草袋支饭,上山砍柴

  《东周列国志》第三回:“因卖桑木弓箕草袋的男子,舍取清水河边妖女……”可见,草袋的使用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草袋饭发源于滇西,已经有1300多年历史。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为了能早日摆脱贫穷的命运,北山村村民因地制宜纷纷种起席草编织草袋,此扁形席草非打草席之圆形席草。每年逢春插秧季节,很多村民都会种上三四分田的席草,如同种双季稻般收割两次。待席草趁晴晒干就着手编织,一来自给自足上山支饭图个方便,一个饭箩若请篾匠师傅编,得要几个工夫。二来拿到市场卖了也能换上几个零用钱贴补家用。

  草袋有大中小型号,编织流程相对简单,心灵手巧的北山妇人一天下来能编十多个,一角钱一个,大的最多卖上二角。在那个物质匮乏的贫困年代,草袋是成本最省的支饭工具,把饭装在草袋中,系好袋口,套在柴杠头或套在锄头尖上山下地,然后挂在树枝上或摆放到灰炉屋,无意间喂饱了蚂蚁,也构成一道独特的田园风情。北山村人聪明能干,用勤劳的双手编织着美好的生活。

  小小一蒲扇,夏天扇凉快

  蒲扇,也叫芭蕉扇,清王庭鼎《杖扇新录》:古有棕扇、葵扇、蒲扇、蕉扇诸名,实即为今之蒲扇,江浙呼为芭蕉扇也。可见,蒲扇的使用很久也很广泛,编织蒲扇也是北山村手工业的一大特色。蒲扇的编织材料有同编织草袋用的席草,但工艺远远超过草袋。

  蒲扇也有大中小型号,由扇心和扇柄两个部分组成,编织时要按经纬纵横交错,采用二压二的挑压关系进行编织,编成一定宽度后就形成人字纹的编织面。这种精细的手工活当然是由聪明能干的女人来制作,在扇面上加上花草鸟语等装饰,给蒲扇平添几分精致和典雅。

  蒲扇价格因其蒲扇大小、工艺而定,每把9分、一角、或5角,价格最高的是大掌扇,材料多,难度大,一把是否精致美观的蒲扇完全取决于编织者的手艺。话说蒲扇,还得感谢当年的一位后沈姑娘,是她成为北山媳妇后把蒲扇手艺在北山村广泛推广。

  家家户户编蒲扇,六月不愁背出汗。没有电风扇的时代,蒲扇倒是最环保、最实惠、最安全的驱热工具。尤其适合产妇做月子时使用,不会落下病根。有了蒲扇的日子装着的总是满满的乡村记忆,那老婆婆躺在竹椅上,摇着大蒲扇悠哉悠哉的画面,是那么的温馨安然;那农家门口的石板上,叼着旱烟,摇着蒲扇与世无争的老汉所呈现的画面是那么的朴实耐看。

  北山草鞋,风靡市坛

  草鞋,历史长河里的记忆,走过几千年的风风雨雨,是鞋业发展的重要文化体裁。草鞋具有透气、防滑、柔软、轻便等优点,所以在古代穿草鞋就相当普遍,歇后语“刘备卖草鞋——内行”,说的就是刘皇叔卖草鞋的故事,并不陌生;“竹杖芝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电视剧里洒脱、豪放的大侠,也是这装束;电影里中国工农红军穿着草鞋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深刻画面清晰记得;山里人穿着草鞋挑柴赶市的记忆不曾消失。

  贫困的岁月里,山里人离不开草鞋,所以家家都会编草鞋,因为上山下地赶市必不可少。一般家庭都是自给自足,而北山村把编草鞋放在手工业发展的主导地位,除了自用,更主要的是投放到市场产生经济效益。

  编织草鞋不比编织草袋和编织蒲扇般简单,所用的工具很多,有草鞋耙、草鞋锤、草鞋扒、草鞋杠。编织草鞋不是件轻松活,首先得筛选鲜白的干稻草,放在石头阶沿上拍打去净稻衣杂物,直至拍打柔软。接着采用落麻,搓好麻绳用作草鞋省(经)。再把草鞋省一头固定在草鞋耙的齿上,一头拴在腰间。边编织边用锤子敲严实, 前宽后窄,结好草鞋鼻头穿上绳子才算完工。一双草鞋只有松紧适当,穿着才会舒适,有的还编进旧布条,这样就更经久耐穿了。

  草鞋也得按尺码具体编织,北山女人手脚最麻利的一天最多也就编织十来双,把做好的一双双草鞋先挂在墙上,等到集市,全村女人纷纷起早去壶镇市坛赶市。

  草鞋市就设在而今卖扫帚、草席这条街上,每逢集市,街上早就熙熙攘攘,北山女人操着浓浓的北山口音一个劲地叫卖着,很努力地推销着自家产品,整个草鞋市场看到的几乎全是北山人,北山草鞋就像一个符号流动在壶镇市坛,一双双草鞋斜靠在墙边成就了市坛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讨价还价活跃整个市场。

  草鞋价格每双5分至一角,一天下来若能买上十廿双也算不错了。当然,还会附带上草袋和蒲扇一起售卖,有了一定的收入,北山村民的生活随之一天天改善。

  据村民吕生倪说,在七十年代,他把家里打的蒲扇、草鞋和草袋拿到丽水去批发,哪怕是一把蒲扇能挣得一分或二分都是很开心的。

  而今,无需蒲扇,要风得风;不穿草鞋,四季有鞋;不用支饭,餐餐热饭。于北山村人而言,曾经的手工业时代已成为美好的回忆,而他们勤劳能干,淳朴务实的优良传统深深影响着一代代后人继往开来,吃苦耐劳,创造更美好的家园。

来源:缙云优生活 作者:陈淑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