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图注册平台官网_优秀!龙泉市入选省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名单

  近日,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

  浙江省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名单

  龙泉市

  成功入选!

  传承剑瓷文化 创新融合发展

  龙泉市素有“青瓷之都”、“宝剑之邦”的美誉,青瓷、宝剑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和中华文化的符号,是龙泉的金名片和专属标签,更是龙泉发展的特色竞争力。近年来,龙泉市遵循习近平总书记“龙泉青瓷、龙泉宝剑是民族瑰宝,一定要好好保护、传承和弘扬”的殷切嘱托,坚持“两山”理念不动摇,深入实施“文旅兴市”发展战略,以浙江省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创建为契机,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迎来了“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产业互动、优势互补”的良好发展态势。

  郭正文 摄

  一、典型做法

  (一)聚焦推进“改革试验”,优化创建大格局。龙泉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旅高质量发展工作,重视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2019年,为加快建设文化龙泉,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与时俱进地把龙泉“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旅游兴市”发展战略中的“旅游兴市”完善为“文旅兴市”,先后出台了《中共龙泉市委关于实施文旅兴市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文化龙泉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决定》《龙泉市关于剑瓷历史经典产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的通知》《龙泉市推进剑瓷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等政策文件。2020年,在全市开展文化旅游大融合活动,成立了以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并下设“文化旅游大融合”办公室(创建浙江省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办公室),将创建浙江省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列为2020年全市重点工作,多次召开全市创建工作推进会、攻坚动员会,凝聚全市力量,调动最广泛的资源,全力推进各项创建任务。

  (二)聚力打造“文旅联姻”,打好创建特色牌。一是实施“文化联姻故宫”行动。借助故宫的平台宣传龙泉文化,成立“故宫博物院龙泉窑研究中心”,推进龙泉窑遗址保护及青瓷藏品的研究、修复等;邀请时任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先生来龙做专题演讲,开展文化交流与对话。借助故宫的渠道推广龙泉文创,与故宫合作开发文创,实现“龙泉文创进故宫”的常态化。借助故宫影响力放大龙泉效应,举办大型展览、研讨会,掀起龙泉青瓷文化传播、研究高潮。二是实施“旅游牵手武夷”行动。积极融入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合作发展战略,加强与武夷山旅游战略合作,挂牌成立龙泉市驻武夷山旅游办事处,搭建“嫁接”武夷山、对接海西区客源市场的“桥头堡”,相互连接旅游精品线路,共同研究拓展旅游客源,实施招游引客,全力提升旅游人气,实现旅游产业“共赢”目标。三是实施“文旅接轨长三角”行动。积极融入长三角发展一体化合作战略,融入大上海,加强与上海奉贤区、宝山区,以及杭州萧山区的合作,设立龙泉(上海)文化旅游推广中心,开拓疗休养市场,开展研学游,以平台之力实质推进龙泉高品质文化旅游产品、健康农特产品“走出去”,长三角的游客、优质的资源要素“引进来”。

  (三)创新开展“订单引才”,破解人才大难题。围绕剑瓷历史经典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培养龙泉青瓷、宝剑产业人才,探索精准管用的引才聚才开发模式,出台《关于加快集聚创新创业人才 奋力推进一座独具匠心的文化名城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的人才投入保障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以丽水学院中国青瓷学院、龙泉青瓷宝剑技师学院为基地,立足企业、行业、岗位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相结合、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广大劳动者相结合。在发扬“父传子、师传徒”传统技能传授方式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产业技术工人培养。通过举办青瓷双年展、技艺比武、原创设计大赛等活动,定期与德化、景德镇等陶瓷学院开展培训合作,培养后备人才。主动服务企事业单位,梳理出紧缺人才岗位需求,制定招募计划,开展“订单式”人才招引。

  张有钢 摄

  (四)探索用地“灵活供应”,激发产业新活力。龙泉市积极创新剑瓷产业工业用地供应方式,探索实行工业用地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供应方式,提出发展青瓷工业地产思路,以青瓷产业创业园为试点项目,总投资2.2亿元,总用地面积约43亩,围绕“垂直工厂”向空中要地发展思路,实现工业厂房多层化、高层化、集约化;采用厂房统一规划、建设、出让、管理的模式,实行入驻企业可按揭贷款,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用地门槛较高的难题,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安心落户、扎根发展的平台。目前,项目于2020年9月19日正式竣工交付,入驻企业超过100余家。同时,以工业园区的老厂房收储方式,进行分区提升,将青瓷创客园统一对外招租,入驻企业达到19家。

  二、主要成效

  (一)文旅产业持续发展。围绕省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创建要求,突出产业融合,强化改革创新,推进“文化旅游+”和“+文化旅游”发展。与故宫博物院在《故宫龙泉日历》、文创开发、展览活动等方面的合作持续深化,已出版2020和2021年《故宫龙泉日历》,龙泉青瓷文创产品成功进驻故宫线下实体店和线上网店;成功举办“故宫龙泉青瓷回家展”,高规格举办“天下龙泉——龙泉青瓷与全球化”特展及国际学术研讨会。“牵手武夷”持续开展串线游活动,2017年6月以来已输送“串线”游客来龙达80万人次。融入长三角取得实质成效,创新以公开招投标形式与8家来自上海、江苏、武夷山地区的旅行社开展“附条件”引客合作,对达到引客要求的企业给予一定补助,确保疫后旅游市场迅速复苏,8月以来日均在龙过夜游团队超20个,日均引客量超1000人;利用好龙商在上海开办的酒店平台,植入龙泉文旅元素,使之成为展示龙泉文旅的重要窗口。前三季度,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62.49亿元。

  (二)剑瓷产业集聚发展。立足剑瓷文化经典产业优势,积极探索市场化运营、社会化参与的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强化产业要素保障,做强做实产业基础。近三年,该市剑瓷产业产值以30%增幅高速增长,旅游总收入增幅维持在25%以上。全力推进瓯江文化产业带、中国青瓷小镇、龙泉宝剑小镇、剑瓷“八大平台”建设,实现市场主体入驻整体运营,大幅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有效培育孵化壮大全市剑瓷产业小微企业,加快实现龙泉青瓷、宝剑产业集聚发展。成立龙泉市剑瓷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搭建“龙泉青瓷商城”线上公共独立平台,建设线下青瓷电商园和青瓷商贸孵化基地,带动剑瓷品牌提升和产品销售。截至2020年9月,该平台销售额达3亿元,纳税930万元。实施剑瓷历史经典产业发展三年提升行动计划,申请注册“天下龙泉”全类别商标和“龙泉宝剑行业协会”集体商标。

  张有钢 摄

  (三)非遗文化传承发展。通过依托教育基地、大师传帮带、后备人才等精准培养人才平台,进一步培养一批剑瓷产业人才,龙泉青瓷、宝剑非遗手工技艺得到有效传承与发展。筹建丽水市第一所技师学院即龙泉青瓷宝剑技师学院,并于今年6月获省政府批复设立,在办学方向、办学模式及体制机制上全面接轨技工教育,强化两大非遗专业建设,通过特色专业课程建设、标准制定、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等举措创新人才培养,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荣誉。充分发挥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入选“人类非遗”陶瓷类项目优势,实现活态保护利用。成立“龙泉青瓷传统龙窑烧制技艺研究会”,活化利用现有古龙窑群,开展“不灭窑火”传统龙窑烧制技艺活动,创新融入碎瓷、抢瓷、龙窑宴等特色展示体验环节,截至目前已举办60场。同时,将“不灭窑火”活动与世界青瓷大会等大型活动相结合,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主要举办地宝溪乡被列为省非遗经典旅游景区、省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并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9年实现旅游收入3000余万元,文旅融合品牌形象进一步打响。

  三、改革经验

  (一)是借势借力协同发展。立足优势,主动打破区域限制,坚持借船出海、借梯登高、借势共赢。与长三角、海西区等发展强劲地区合作,与故宫博物院、文化和旅游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等高层次平台合作,集聚优质要素和高端资源,持续拓展合作平台、不断提升规模质量,打造更多文化交流的桥梁、文明对话的载体、产业发展的平台,推动文旅产品、文旅产业、文旅经济迭代发展,提升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为书写我省“重要窗口”文化新篇章贡献更多的龙泉元素、龙泉实践、龙泉印记。

  (二)是精研细植比较优势。推进借力发展,不忘自强不息,龙泉青瓷、龙泉宝剑是龙泉最亮眼、最具代表性的“金名片”。我们始终按照增强文化自信、打造文化高地、扛起文化担当的要求,坚持不懈做好剑瓷文化“深化、物化、转化”,结合时代特征深入研究和发掘提炼龙泉剑瓷的核心文化内涵、抽象表达外延,探索和找寻最适合的文化表现形式、传播规律,培养和引进专业化剑瓷产业人才,提升和拓展剑瓷文化的生命力、生产力,形成更加多元的以文化为基础条件和创新支撑的新经济形态和经济体系。

  张有钢 摄

  (三)是坚定不移强化保障。龙泉市党委政府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摆在重要位置、重要日程,在土地、资金、人才、税收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出台相关政策,各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积极参与。建立了与我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文旅发展需求相对应的文旅投入机制,完善财政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每年统筹安排1亿元以上专项资金,同时设立1亿元的剑瓷文化旅游产业基金,全力支持试验区创建和文旅融合发展。

  王镇西 摄

  龙泉市将立足生态环境优势,彰显经典文化特色,以剑瓷文化发展为总抓手,继续做好改革创新,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浙江省非遗传承手工技艺改革样板。

    来源:龙泉旅游